人生過了三分之一左右,終於擺脫了無業遊民的日子...
其實還真沒想過這麼快開始就工作崗位,
但恰巧議員同學盛情邀約之下,實在不好拒絕,於是決定嘗試看看.
個人的工作職稱是"法案助理",屬於市議會的公費助理,
一周下來,工作性質挺多元,包括:
1.議會質詢稿的撰寫;
2.閱讀每日新聞,掌握時事脈動,試著擬定可發揮的議題;
3.選舉策略分析(目前乃黨代表選舉的分析...)
4.議員臉書經營(包括臉書文字撰寫,以及經營的策略分析)
5.假日跑攤(陪議員跑紅白場與其他行程)
6.選民服務(包括法律諮詢時間與平日接洽民眾)
7.官民相關事宜(為陳情民眾詢問公部門)
大致上工作如上所列,坦白說,
工時還可以接受(平時8:30~18:00),
但其實有許多工作事項,是在表定工時之外的,
基於責任制的精神,這些工作所需要的,就是自我的政治熱忱.
這方面,畢竟是學政治的,熱忱大致上還算有,
因此也不覺得有何窒礙難行之處.
倒是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少了,這反而是我覺得最為遺憾的重點,
然而,又有哪個工作是完美的呢?錢多事少離家近,難喔!!
至於實際工作所需具備的技能,其實和撰寫論文十分相似:
不論是質詢稿的擬定,抑或是臉書訊息的更新,
基本上都必須仰賴Google大神的協助,
蒐集相關資料,並加以統整理出頭緒.
一整個就像是又回到的那個趕論文的階段,
能不能接受這樣的工作模式,還真的是看個人
(畢竟有同學曾說:
寫完博士論文後,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對文字感到無比的恐懼...)
我自己或許是平日撰寫部落格慣了,對於寫寫文章倒是得心應手,
也算是本來就有的興趣之一,某種程度算是寓工作於興趣之中.
一周下來,對於實際的政治事宜,也有著些許微型觀察,在此分享:
1.官民之間對政治權力的認知落差:
或許是坊間鄉土劇渲染的緣故,許多民眾對於議員的印象,
總是以為有著頗大的權力,能夠與政府公部門來"喬事情".
但事實上,因著相關法律的訂立與執行,其實議員的權力真的不大,
許多事務同樣得依循著法律行事,頂多只是作為官民之間的一個媒介,
讓民眾得以迅速的接洽到所需的公部門,如此而已.
鄉土劇中,哪種宛若法外之民的議員,根本不存在...
2.選舉無師傅,腳勤才有票:
選舉分析大概是最能夠體驗學術的一塊工作領域,
在黨內代表的選舉中,換票,配票,結盟等策略分析,
還真是就如同學術論文中所寫的那般,都得經過仔細的斟酌與推敲.
其中,感受最深刻的,要屬基層的黨代表選舉,
由於不像一般選舉還有形象或議題票可以炒作,
不會在媒體上曝光的黨代表選舉,
幾乎全部都是以人情票作為主軸來經營的:
這種人情票,需要的是"腳勤",
真的得要挨家挨戶的拜訪,才有可能達到自己預估的選票數額.
想起來就累了...選舉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啊!!
3.臉書經營的小發現:
其實政治人物隨時得進行社交活動,幾乎沒有閒暇的時間來撰寫臉書,
因此,很多時候,都是將活動照傳給助理,由助理代為擬稿po文.
但畢竟助理並非議員本人,難免有辭不達意的情況發生,
這時候,也許就會出現po文後又修改或刪除的現象.
想想過去許多演藝圈的明星,經常會被注意到有po又刪文的情況,
也許泰半就是由他人代為撰稿,但事後自己又覺得發言不妥吧!!頗有趣!!
記得在簽聘僱資料的時候,老闆娘曾問我對從政有沒有興趣,
我明快的告訴她:沒有,自己還是只想朝著專業幕僚的方向努力.
畢竟看著議員整天到處東奔西跑,幾乎忙得不可開交,
那或不是我所欣羨的生活型態.
對自己而言,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同家人相聚,才是最重要的吧!
以上,給有志於擔任法案助理的朋友們,做一點小參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