珣珣媽控霸凌 醫師反嗆社會理盲-民視新聞--YouTube
在臉書抨擊5歲癱瘓兒童"珣珣"媽媽獲得"慈馨媽媽"新聞,引發網友們的兩極化議論:
珣媽認為這是一種類似於女模Cindy楊又穎事件的網路霸凌,
而洪浩雲醫師則主張這是個人評議時事的言論自由,
更進一步抨擊珣媽在粉絲頁中刪除網友批評留言的舉措,是在箝制個人的言論自由.
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論,基本上雙方的立場或都不能說是錯,
若真要說問題的癥結點何在,其實是出在於媒體對於個人臉書空間的準公共化認知上.
記得先前碩班的指導教授,因著身為政治系權威教授的緣故,
所發表的言論,很容易的就會成為記者們引用的內容.
他個人曾對此公開的表示:臉書只是他用來抒發自己工作之餘的工具,
裡頭的言論,完全不代表任何個人的政治立場,懇請記者朋友們勿擅自引用.
換言之,這說明著甚麼?
說明著儘管個人臉書基於平台設定的緣故,或許任何人都能夠觀看,甚至參與留言討論,
但對經營者個人而言,他是否願意將該空間擴大為公共輿論場域,
顯然箇中的認知落差,是存在著相當大的距離.
對記者朋友而言,只要有名人的言論可抄,
管他當事人是否願意將之付諸公共言論,反正做一條新聞交差便罷.
但對於根本不期待自我臉書空間被大肆渲染的個人來說,
公開化的言論,就可能引來批判,而批判的負向言論,
最終極可能回頭箝制其人的言論自由,而讓他備感言論自由的侵害;
相對的,既然是個人的網路分享空間,經營者想要刪除批判自己立場的留言,
又有何不可呢?誰會希望一堆酸言酸語留在自己經營的場域呢?
這根本上無關言論自由的箝制,而是個人對於網路言論的自主管理權限.
綜上所言,今日珣媽與洪浩雲醫師之間所引致的言論自由論辯,
根本上只是一種個人網路空間遭到公共化的錯置,
癥結點則在於媒體習以為常的上網抄新聞的陋習所致.
試想:倘若媒體不披露洪浩雲醫師臉書上的個人時事評論,
則珣媽也就不會有所回應,那接續著刪除網友留言的事情,
根本也就不會發生了,不是麼?
[東森新聞HD]「我也是孕婦」 要孕婦起身挨PO當事人回覆--YouTube
對於癱瘓女童珣珣的事件,不禁讓我想起前陣子同樣熱議的台鐵孕婦讓座事件:
一名持站票的孕婦,遭到有座位的女子請她起來,
讓她大表不滿,上網大吐苦水,感嘆著社會道德感的淪喪;
沒想到,幾天之後,那明被批判的女子,同樣上網發言,原來她同樣也是孕婦,
並以一位即將做媽媽的心情,不解那位站票孕婦,為何如此不懂愛惜自己與寶寶,
因為座位這種事,其實只要願意事先計畫購票,就不會出現必須站著搭車的窘況.
相仿的,類似於珣珣的案例,其實當初或許只要一個安全座椅,這接續的憾事便都得以避免,
在安全座椅早已成為上路標準配備的情況下,沒有為寶寶準備,自然就是媽媽的疏忽,責無旁貸.
您若從這個角度來看,要說珣媽是個模範母親,那我個人也無法苟同,
因為當媽媽之所以辛苦,正是因著一點錯都不能犯的戰戰兢兢使然...
[東森新聞HD]醫PO文酸「為何遭表揚」 影射珣珣媽「善款買房」--YouTube
然而,傷害既然已經造成,再追究任何過錯也無濟於事,我們或許更應該觀察的,
是珣媽在珣珣癱瘓之後,是否有著無微不至的照顧,這才是更緊要的重點.
您說她在網路上成立粉絲頁討拍拍也好,說她消費珣珣出書搏出名也罷,
這些可能都是鐵一般的事實,但是,在事實背後的動機,卻往往是最被忽略的面向:
討拍拍,或許是期待著大眾的援助;
搏出名,也有可能是希望有更豐厚的收入;
但在這些行為的背後,倘若累積財富是出於讓珣珣過上更好生活的動機,
那她遭到網友批判的這些行為,試問道德上又有何過錯呢?
既期待癱瘓女兒有妥善照顧,又禁止母親盡其所能的掙錢,豈不互相矛盾著麼?
當然,人心難度,珣媽一切作為的動機,
究竟是真為珣珣?還是消費珣珣?不得而知,
但終究只是希冀大家在批判之餘,能夠想想人性光明面的可能...
再說了,"慈馨媽媽"這個頭銜或獎項,有那麼重要麼?
又不是要總統頒發大十字勳章,只是拿個微乎其微的頭銜,
真值得大眾輿論如此鋪天蓋地的討論麼?
這或許才是我個人對於台灣媒體,最感到匪夷所思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