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交往半年閃嫁 擲248萬輕井澤辦婚禮--蘋果日報 20140930--YouTube
近來可供兩性爭論(仇男or仇女)的議題還不少,
除了先前的台大宅王張彥文情殺女友案,所引發出工具人的辯論外,
這兩天經由新聞媒體的透露,知名愛情部落客--女王,閃嫁給某某產業的財務長,
在日本輕井澤"低調"的辦了場浪漫的西式婚禮,再次引起了相關兩性版的議論.
我從沒看過女王的書,所以無從評論他的愛情觀點,但從許多鄉民的推文當中發現:
"她似乎經常性的鼓勵女生當自強,自己一個人也不錯,
甚至以將眾家男性說得多麼不堪為樂,據此來突顯出女權至上的觀念..."
或許正因為如此,當她閃婚的消息傳出,眾人也毫不留情的狠批:
"不是勸人不要結婚嗎?怎麼自己跑去嫁了..."
"那些過了適婚年齡的信徒們要崩潰了..."
有沒有"說一套,做一套",
是不是以仇男言論為基礎,藉此來建構虛妄的女性主義,最終成就自我的名利雙收,
我想,每個人心中各有一把尺,在此也就不多加評論了.
我個人只是單純的覺得:
愛情百百款,在每個人都是各異存在的個體情況下,根本就沒有複製的可能,
既然無法複製,自然那些所謂的專家所說的案例,也就沒有甚麼參考價值,
又倘若沒有參考價值,則本來就不該存有甚麼所謂的"愛情專家"...
雖然這麼說或許有那麼點冒昧,但我們不妨去檢視當今一些被吹捧的愛情專家:
要麼就是當初被男友狠甩的...
要麼就是婚姻離異的...
或者還有就是抱持不婚主義的...
總之少有戀情或婚姻是幸福美滿的...
這說明了甚麼?
說明了他們的愛情立論,
很有可能是建基在這些負面痛苦經驗中而衍生出來的偏見,
若原初的立論真的因此而脫離了常軌,自然的,所推衍出來的結論,也就可能存在著謬誤,
一旦謬誤的偏差思維持續性的累積,積非成是,便形成了現下大家所議論的"仇男一族".
其次,究竟所謂的愛情專家,她所列舉的例證,
到底是一種經驗式的分享?還是純粹故事性的發揮?也是讓人頗為質疑之處:
每每端看一些愛情專家所侃侃而談的例子,幾乎少有是自己親身的經驗,
泰半都是"我朋友的例子...","我從哪裡聽來的...","我親戚的朋友..."...
對此,我只想質疑性的問一句:"您的朋友還真多阿..."
套句鄉民們常喜歡說的台詞:"先承認你就是你朋友吧!":
不是自身的經歷,卻每每都能夠說得栩栩如生,彷彿是親臨現場一般的精彩,
真的很難不讓人懷疑著:你究竟是在分享經驗?還是在杜撰故事啊?
想從虛構的愛情故事中,去建構出真實愛情的意象,根本就是癡人說夢般的虛妄.
台灣有這麼多愛情小說式的兩性專家,
無怪乎恐怖情人與pupu的數量與日俱增,還真是有跡可循呢...
(這應該不必舉例了吧...打開電視,每天都在上演著...)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女王可以在被受封為"公主X"的極品後,尚且找到個人生勝利組嫁了,
試問廣大的女王信眾們,您們可能企及嗎?
不可能的話,或許也該是時候,從她所編織的海市蜃樓當中,警醒警醒了.
男人,並不都是她筆下所描述的那般賤胚,
好好的找個人,用真心去相待彼此,總會有好結果的!!
(結果,不一定是天長地久,而是過程中的點滴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