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難得聽到郵差的喇叭聲,原來居然有我的掛號郵件,
本來心還納悶著:
自己也沒上網購物,也幾乎沒人知道我的住址,會是誰寄的阿?
看到寄件地址,才知道是自己的同學寄來她剛出版的新書.
記得在年前,她曾經告訴我今年要出書的訊息,
沒想到這腳步還真快,這麼快就出版了!真是可喜可賀!
難得成為作家的同學,心中也是與有榮焉阿!!
在此先介紹一下新書的資訊:
書名: 離席:為什麼看電影?
(Deviate: Why Do We Go To The Movies?)
作者: (影評人) 黃以曦
出版: 八旗文化 http://www.bookrep.com.tw/
這本書主要是透過作者多年來所撰寫的影評文章彙整,
試圖解構出電影中所有人物與場景的"仿真"與"擬象",
(這是法國社會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所提出的概念,
意指著現今社會皆備象徵性符號所宰制,而真實反而消失或不復重要了.
以電影為例,我覺得<<桃色風雲搖擺狗>>正是這個論點最佳的註解:
片中想要透過製造一場戰爭,來拉高總統在大選中低迷的人氣,
但做法並不需要真正的去引發一場真實戰爭,
而是在分析了當代戰爭元素,就是提供一些爆破場景給大眾媒體即可的情況下,
找來了好萊塢的製片團隊,拍攝的幾場爆破戲,
藉由影像來說服國民確實進行了一場戰爭.
換言之,戰爭的真實已經被取代,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些爆破等戰爭存有的元素而已.
如此的擬像與仿真的手法,經常性的會出現在電影的橋段當中...)
藉以讓我們重新的去思考一下:
當我們隨著電影中的橋段而有著喜怒哀樂的感動時,
那究竟是一種融入劇中角色,設身處地的感受?
還是經由電影之引導,誘發出一己記憶中的片段所導致呢?
縱橫在電影建構與自我意象之間的拉扯,
將決定著電影對於個人的人生價值與意義.
簡單的說,就好像自己對於恐怖片向來的觀感一般:
我覺得,最上乘的恐怖電影,
絕對不是擺明著出現個實體惡鬼,更不會是有外星人
(畢竟只要真有鬼或外星人,那往往都是無所不能,
該類電影本身根本毫無邏輯可言...想幹嘛就幹嘛...),
而是能夠營造出一種氛圍,讓個人心中的恐懼得以被誘發出來,
進而借用這樣的恐懼,反過來自己嚇自己.
畢竟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某些恐怖記憶,
故恐怖電影要做的,並不是額外的去創造一個恐怖的世界,
只要能夠讓電影與多數人的恐怖記憶相互取得共鳴,
便會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各種電影亦乎如此,劇情本身貴不在於精彩,
實則上也不需要太過複雜與文藝的劇情,
只要能夠讓感動達至影迷的內心深處,
基本上就會是一種成功.
基本上,電影絕對不是大家所說的,是一種人生的縮影.
誠如在書中所提到的:電影中所看見的,絕對不會是人生.
因為,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好了,一對男女朋友在電話中吵架過後,
掛了電話,在真實的世界中,您永遠不會知道在電話的另一端,
愛人的心中感受是如何,因為看不到.
但在電影中卻不一樣,
您可以清楚的看到對方在吵架後的所有情緒,所有喜悲,
這一些,都是真實世界當中,所不可能做到的.
當然,也就不可能上演著雙方因深刻了解彼此的感受,
而有上演大和解戲碼的可能.
電影是相互的知心,而現實卻是無盡的猜心...
(這種對比的差異,有點像是對岸中國大陸很喜歡說的一句話:
理想是豐滿的,而現實卻是骨感的...)
故徒然的將電影或影劇中的橋段,框架到現實的相似情境中,
往往將可能是適得其反,而反對人生造成的傷害.
(這也是很多家長都不希望小孩子去看所謂的"偶像劇",是一樣的道理.
偶像劇中的白富美配窮酸男,又或是高富帥愛上灰姑娘的橋段不時上演,
但現實生活中呢?.....顯然並非如此吧!
做多了諸如此類的白日夢,最終將只是個白日夢吧!!)
電影或許建構了一個美麗的新世界,但我們看電影的目的,
並不是要走進這個世界當中,走進編導所設定的情緒之內;
相反的,那個新世界,某種程度像一個對照組一般,
在觀賞的過程中,不時的與自我心目中曾有過的經驗相互對照,
以期重新構築其個人心中曾經的美好,
或才是電影本身的啟發所在.
總之阿...簡單一句話....別被電影給完全牽著走就對囉!!
(就像書中作者在書背所點出來的一段話相仿:
看電影,原來,是一種雙重的不在.
我們離開了外頭的現實,
卻也不曾真正進入銀幕上的故事.)
其實作者在求學時期,就足見她的靈氣所在,
而她所撰寫的文字,事實上也並不好懂,
需要反覆的琢磨與推敲,才能夠體悟其中所蘊含的無盡智慧.
(所以這篇推薦文純粹只是自己的抒發,很難抓住書中所欲論述的精髓,
真想要了解的,還必須親自閱讀了之後才能體會一二.)
這就像書中所探討的電影主題一般吧!
書本的知識,不在於全盤接受,而貴在能夠與自己的理解相互交流,
內容的深淺不是重點,在乎的是內容給予自己的啟發,才是無價的.
縱觀現在的出版書籍趨勢,
可說盡是些譁眾取寵的濫竽充數:
要麼教理財的....
那麼會理財,也不會出書來教吧!有秘技自己留著賺就好了
要麼秀化妝與穿搭的....
難怪現在走在路上,看到的人都千篇一律,沒個特色
要麼論心理,談感情的....
感情事因人而異,無法套用...況所謂愛情專家,往往自己都是最迷惘的一個
要麼部落客出書的...
不是來些置入性行銷的玩意,就是純賣人氣的流水帳
.........................
撇開了這些,大概也剩沒幾本值得閱讀的書籍,
而這本書,我相信會是其中僅存的一本佳作.
一直都覺得作者對於人生有著獨到的想法與見解,
讀懂它,讀懂了作者所欲傳達的意念,
相信對於人生將有更不一樣的體悟才是.
(書中,妳提到了觀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時,
想到了那個屬於高中的純真歲月,
在此,僅以這首主題曲"那些年",
紀念那段同學們永銘於心的時光,
一段驅使我們向前邁進的美好動力...)
最後,在此也勉勵一下作者同學:
這本書或是個開始,
而作家的道路本是艱辛,輿論褒貶那更是尋常,
但妳並不孤獨,
因為不變的...是默默的支持...
更多的...是無可取代的友誼!
加油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