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兒子.JPG

私刑正義,在網路肉搜的時代,尤為流行。

群眾往往根據幾個XX公社的爆料影片,

瞧見加害者正在痛毆被害人的畫面,

便先入為主的認為掌握了鐵證如山的證據,

在正義感的驅使下,

(當然更多可能是基於湊熱鬧或唯恐天下不亂)

展開一系列循線肉搜的過程,

繼而揪眾前往叫囂嗆聲,揚言給當事人一個教訓,

務必將不義之事撥亂反正。

 

然而,如同俗話所說

"種甚麼因,得甚麼果"、"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

在彼此毫無瓜葛、無冤無仇的情況下,

要說兩個陌生人會相殘至往死裡打的地步,

恐怕也係屬罕見,期間必然另藏有不可告人的隱情。

既是隱情,就代表著其無法透過爆料的管道被公諸於世,

而人們就這樣的在片面式的訊息之下,

在未知確切真相之前,僅僅憑著某方的爆料資訊,

便驟然做出種種私刑的舉措,豈非不智之舉麼?

 

對於毫無相關的人士而言,

因著資訊謬誤而導致判斷偏差,

頂多是摸摸鼻子自認倒楣便罷;

但就當事人的親人而言,

當家人遭受暴力傷害,坐實的成為事件中的受害者之際,

心下的憤恨、那種期欲將兇手除之而後快的衝動,可以理解。

怎料在抽絲剝繭、一步步的完成復仇之路的進程後,

接續所獲知的真相,卻是讓家人從受害者晉身為加害人;

角色上的轉換,在在衝擊著自我內心的道德價值觀,

或許心下不時有著衝動,希冀將真相浮上檯面,力求水落石出,

但基於親情間的牽絆,即便家人再有著怎麼樣的不是之處,

仍舊必須給予最大的包容與支持。

於是在歷經道德與親情的天人交戰後,

選擇讓不可告人的真相石沉大海,也就一點都不令人意外了。

這並非自我道德感的籲求不夠強烈,

而是站在親情價值的跟前,

任何人都將選擇盲目的視而不見。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Jaime的兒子Marcos在夜店外遭到一群青少年圍毆重傷,

Jaime找到了一支圍毆當時的影片,在呈交給警察單位未果後,

決定自己循線展開一場復仇計畫,一一的揪出加害者,

並藉由自己的方式,給予刑度不等的對待。

然而,就在其完成復仇大計、認為給兒子一個交代後,

Marcos的前女友Andrea,卻交給Jaime另一段影片,

裡頭是當晚在被圍毆之前,Marcos因不滿Andrea提出分手,

夥同一群朋友輪流侵犯Andrea的畫面。

Marcos原想用此段影片要脅Andrea繼續交往,

沒想到隨後卻被Andrea的現任男友找人毒打一頓而性命垂危。

知悉真相的Jaime,臉上滿是對先前的復仇感到懊惱,

但看著Marcos的惡行惡狀,卻又令他不願相信,

畫面中的施暴者是自己的孩子。

於是選擇將這段關鍵真相影片刪除,讓真相永遠石沉大海,

即便Marcos就此逝去,至少也能在其死後留下個美名。

 

本片乃標準西班牙式風格,慢條斯理的步調,

讓人昏昏欲睡的節奏,搭配著駭人結局來進行。

唯本片不若幾部經典西班牙懸疑片的扣人心弦,

僅僅端看著爆氣的父親,如何一一的解決圍毆者,

並靜靜的等待著結局的揭曉。

情節的衝突點設計得挺好,

讓人們折衝在親情與道德之間的價值煎熬,

可惜真相來得太遲,在尚未醞釀相關情緒之前,

便已然悄悄的落幕,總給人一種意猶未竟之感,

假若能夠多點篇幅處理真相所帶來的震撼,或許會更具可看性吧!

 

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Jaime拿著搶奪而來的圍毆影片,

再三央求警方檢視,好進一步循線逮人之際,

警方卻以法律為允許觀看來路不明的證據而予以拒絕。

乍看或許會覺得警方的偵辦總是顢頇,

往往讓案件偵辦牛步化;

但以本片的結果論觀之,假若當初警方檢視了該段影片,

完全的被強烈的影像誤導著偵辦方向,

則真相豈不是永遠無法被揭露麼?

易言之,警方依循著程序正義辦案,乃基於全觀性的考量,

倘若其偵辦模式也同坊間的私法正義般的,

逞一時之勇,見到黑影便開槍,

非但確實的真相無法水落石出,

大眾心中最渴望的正義,恐怕也因此而無法彰顯,

豈不是得不償失。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