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那個會吃不飽",這是近來在奇摩新聞網站看到的一篇文章,

原文刊登在<<親子天下>>雜誌第39期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之所以感到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標題上的那句話,

相信每個人在求學的階段中,或多或少的,

都會聽到父母對自己說起這句話.

父母總會告訴我們,唸哪些科系將來才有前途,

而走哪一些路未來可能會比較坎坷等等......

 

  

而該篇文章的重點,在於作者看到下一代針對父母的這句話,

做出了"我們沒那麼餓"的回應,令他頗為有感而發.

作者從一個為人子女到成為父母的角度析之,

認為子女總覺得:父母之所以會說這句話,

乃是將金錢掛在第一位的思維,顯得有那麼點市儈,

但他覺得,父母之所以會如是想,

則是因為在養育兒女的過程當中,

才會深刻體悟的經濟能力的重要性,

因此才會如此有感而發.

又況小孩子們之所以能夠用"沒那麼餓"來揶揄父母,

某種程度也代表著:他們的父母,並沒有讓小孩子餓到,

所以小孩們才不知道父母為經濟奔波的艱辛.

 

恩...誠然阿...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我覺得作者說得挺好,

子女之所以能那麼處之泰然的行其浪漫主義,

那絕對是父母不曾讓他們吃到苦的緣故.

然而,撇開經濟因素之外,

如何能夠讓小孩子們適情適性的,去發展他們的天賦與性向,

或許是與金錢觀同等重要的面向所在.

說起來,自己唸的科系或也是被歸類為那種吃不飽的範疇,

但很慶幸的,這一路走來,爸媽總是從鼓勵的角度來給予期勉,

從來也不曾對自己說過甚麼會吃不飽的這番話.

(或許他們心中也不時有著這樣的想法,但卻不曾當面提及)

 

 

我想,也許或多或少跟爸爸是個教師有關吧,

正是看多了各式各樣的學生類型,

才能更加肯定所謂"稟賦"的確是存在著差異性的:

有些學生就是能舉一反三,有些則教了三次都未必答對一次,

這種先天上的差異,絕對是後天所難以彌補的,

正是有著這樣的前提,讓有些所謂的熱門科系,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學子都適合就讀的,

又或縱使唸了之後,或毫無興趣,或庸庸碌碌,

最終求學過程痛苦不堪,然也未必有著多棒的錢途,

而成為熱門行業中的冷門人物,同樣也不是父母所樂見的吧!

(拿自己當譬喻吧!三流大學的工學院畢業,

心知繼續電機行業這條路,大概也就是高級一點的作業員吧!

準時領薪,渾渾噩噩的過一生.

然而,轉到了二流大學的社科院就讀,

寫寫文章,耍耍嘴皮,也許錢途看似不如理工,

但因著自己的興趣驅使與強烈的使命感,

都是讓自己能夠更加精益求精的動力所在,

而這樣的驅力,才是讓自己可望擠身為箇中翹楚的契機,

雖說依舊是帶有著幾分博弈的或然率,

但與平凡的一生相比,還是寧願賭上一把...)

 

綜言之,個人認為求學首重的,該是適情適性的發展,

純然自己的性格和天賦,若與當今的熱門產業相符,那是幸運;

倘若不是,只要能夠摸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甚麼,

篤定的知道自己不是種逃避的心態,

則任何的學習道路,事實上都該被尊重與鼓勵才是.

所以,簡單的說,

一份對於生活的飢渴之心,是絕對都不能少的,

一旦人沒有了飽食的動力,人生也就沒了方向.

但飽食的種類有很多,父母眼中也許要來個滿漢全席才吃得飽,

然就子女的眼光而言,來分清粥小菜也許就能甘之如飴了.

我想,這樣的詮釋也許會更好一些,

畢竟,或許不可諱言的,

經濟的確是幸福中最重要的因素,

但要記住的是,那永遠是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