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曾經想過:無須透過時空穿越等遙不可及的科幻技術,單憑著生理醫學上的立論,
便得以在個人身上,創造出二重,甚至是多重的平行時空?
一切的假設,源自於"人類所擁有的記憶與感知,事實上乃是經由眼睛等接收元件,
透過神經元將訊息傳導至大腦,才實在的於大腦當中,儲存著發生過的既有影像。"
倘若這樣的假設是成立的,則將各種情境的記憶訊息予以數位化,
並製作成類似於眼藥水的樣態,將藥水點到眼睛的那一剎那,
客製化的事件影像便能夠順利的傳導至大腦,產生著親臨一般的真實記憶。
科學的理論,聽起來頗為玄妙,
但只要克服了將記憶數位化的相關技術門檻,其實並非天方夜譚。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中,主角即是希冀藉由該項技術,來拯救因故成為植物人的胞弟,
因其始終相信著:植物人的狀態,僅僅是大腦意志一時找不到出口,
只要能夠藉由記憶的導入,順利的引導其從腦內迷宮中走出,必然能夠從沉睡狀態中甦醒。
然而,主角這番本於親情的技術,在合夥人的盤算中,可是存在著更大的野心:
合夥人將該技術視為"另一種人生的啟動",消費者得以透過購買這項技術商品,
達致諸如各式旅遊的真實體驗,讓您可以不需出門,不需浪費真實的時間,
就能夠擁有到世界各地遊歷的記憶感受,被主打為劃時代的產品。
終於,他們的技術讓政府的獄政單位相中,認為透過該項技術的導入,
受刑人各種刑期不等的徒刑,皆得以在數分鐘內真實體驗完畢,
教化功能相仿,卻能夠大幅降低獄政成本,決定與之簽訂合作契約。
主角與合夥人之間,對此產生不同的意見分歧,
合夥人索性設下陷阱,讓主角成為首位感化教育新科技的受刑人...
(接續著就不劇透了...)
科技的初衷,往往是美好的,
然而在實踐的過程中,種種人類心計的涉入,使其不再純粹...
對電影中的合夥人而言,利益薰心的結果,在創新科技尚未驗證其無害之際,
便貿然的期欲將之商品化,為的是遂行汲取自我名利的目的,
而枉顧其後可能衍生的種種負面效應,應是將人們置放在風險社會的境遇當中,
把外溢的成本交由人類集體來共同承擔,這是在科技創新當中,所不盡公允的常態。
又或對於主角個人而言,發想的初衷源自於親情,
但用情至深的結果,陷入到了一種發狂式的執念當中,
一如其父親所提醒她的:
"妳的作法根本是一種吸毒行徑,就如同當初古柯鹼是用來解嗎啡毒癮一般,
沉痾在執念之中的結果,只會是疊代式的讓自己越陷越深,最終不可自拔。"
能否以此科技拯救胞弟,事實上沒有定論,
但可以確知的是,倘若依循著親情羈絆著的執念,持續科技的研發,
將無從讓自己從發狂的情境當中走出。
該放手的,或許就別再眷戀,徒然費盡心思的復歸,
回來的,真是原初記憶中的篤真嗎?
延伸閱讀: 相關"Netflix(網飛)"影片文章:
製造殺人犯 (Making a Murderer;謀殺犯的形成;制造凶手)--[心硯劇評]--以媒體逼司法的新興態樣?
破碎我心 (You Get Me;女人爭奪戰)-Netflix-[心硯影評]--愛情與激情的界線
玉子 (Okja;옥자)-Netflix-2017坎城影展-[心硯影評]--動物保育的經典論辯命題
深刻入骨 (骨瘦如柴;To The Bone)-Netflix--[心硯影評]--解鈴還須繫鈴人,心因性厭食症的解方
獵殺星期一 (What Happened to Monday?;Seven Sisters)--[心硯影評]--宏大願景包裹下的糖衣毒藥
愛有來世 (發現;The Discovery)-Netflix(網飛)--[心硯影評]--如果有來世,您會想做些甚麼呢?
傑羅德遊戲 (Gerald's Game)--[心硯影評]--人際關係中的善與惡,我們...始終選擇了沉默以對
宋飛之前是傑瑞(暫譯) (Jerry Before Seinfeld)-Netflix(網飛)--緬懷紐約客黑色幽默脫口秀經典
1922-Netflix(網飛)--[心硯影評]--悖離倫常的,盡是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