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日本懸疑推理大師松本清張的同名小說"黒革の手帖",
由新生代女星武井咲與性格男星江口洋介主演的日劇"黑色皮革手冊"。
敘述一名在銀行擔任派遣員工的職員原口元子(武井咲 飾演),
因著背負著父母親所留下來的龐大債務,晚上轉換身分,來到銀座的俱樂部陪酒。
在一次銀行個資外洩的事件中,擺明是正式職員所犯下的罪行,但因著當事人有後台靠山,
引致於將責任轉由毫無保障的派遣員工來承擔,而元子也因此遭到解雇的命運。
不甘之餘,索性的將自己長期收集長官作假帳的證據作為要脅,
並且從中獲得許多銀行黑戶的秘密資金。
取得龐大的財富後,她毅然離開派遣勞工的悲哀人生,來到銀座開啟俱樂部,
決定以自己過人的記事功力與交際手腕,透過周旋在政商名流之間,實現自己宏大的夢想。
而她手中那一本用以記載個人所見所聞的黑色皮革手札,
便成為全劇當中最關鍵的私密花園,等待著戲劇的開展,逐一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首先,不得不誇讚劇中主角武井咲(Takei Emi)的精湛演技,
其實對這位女星的印象不深,記憶中好像觀賞過她飾演法醫的日劇,
當時並沒有對其演技,留下太深刻的記憶。
但在本劇當中,從一名負債累累的派遣勞工,搖身一變成為往來政商名流之間的名媛,
不論從心境上的角色詮釋,抑或是眼神交流間的銳利演出,
皆恰如其分的將人物所被賦予的特徵,完美的呈現在觀眾面前,
著實為觀賞本劇的最大要點所在。喜歡她的朋友們,尤其不能錯過了喲!
觀看本劇的同時,終究還是不免"勞動魂"上身,
對於派遣勞工的境遇,實感到同等的惋惜與不解。
惋惜的是,看著派遣勞工所肩負著"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的沒由來責任,
同時還必須時刻擔憂著飯碗不保的堪憐處境,
心下不自覺的吶喊著:
"怎麼會有這樣的勞動關係阿,到底是誰發明的?實在是勞工的千古罪人"。
可笑的,是當下政府的勞動政策,居然不是朝著去派遣化的方向改革,
而是反其道而行,希冀將派遣勞動法制化,僅僅在數量上進行控管而已。
"數量控管"是甚麼樣的概念阿?
以外籍勞工為例,政府事實上一直都存有某種程度的數量管控機制,
但從十幾年前的40萬,一直到當下突破60萬大關,
"越是管控,數量越多"的失靈現象,等著看吧!未來也必然發生在派遣勞動的人數上...
不解的是,如此將勞工分由派遣與要派單位的"雇用分離"作法,
對要派公司真的有利嗎?
誠然,從功能上來看,派遣勞工多半做的都是庶務性質的工作,
普遍技術性成分不高,是故在此人力範疇上,以降低成本的觀念來處理,或也合乎常理。
然而,從隱性的效應做深層思考,正職與派遣未能同工同酬的結果,
其各自對於要派公司所存有的向心力,自然也將呈現偌大的差異。
畢竟派遣員工的雇主乃派遣單位,
與要派單位之間,根本不可能培養出榮辱與共的革命情感,
一旦公司內普遍存在著若即若離的員工,則內部稍稍具有機敏性質的工作,
真敢毫無戒心的託付給派遣勞工來執行嗎?
自己始終不覺得在一家機構當中,有哪些事務是完全沒有重要性的,
就如同日劇當中,只是單純一個帳戶建檔的工作,看似只需要個會鍵盤打字的人即可勝任,
但又有誰能夠保證,在鍵入的當下,不會順道的將資訊記錄在自己的黑色手札呢?
帶人終究必須帶心,而派遣勞工的心,
從來都不會帶到要派單位當中,又如何去以誠相待呢?
我想這會是未來在思考派遣勞動政策過程中,所需要著重的東方觀點吧!
當然,看著劇中武井咲做為一名派遣勞工的逆襲,感到無比的振奮,
但深究起來,其用以逆襲的手段,乃以黑吃黑的準違法行徑,
搭配上用女性最原始的本能來博取上位的機會。
如此的情節設計,是否有著貶抑的意味,是否多少對女性存有成見般的歧視,
那或許就是值得更深層探討的議題了。
從中可以看得出當代社會階級化的悲哀,因著僵固化,涇渭分明的階級分野,
致使得位處於下層階級者,只能夠藉由類似的非法途徑,
抑或是仰仗著出賣個人肉體姿色的手段,以攀附權貴的方式,企求一夕翻身的機會;
好似除了這些可能性之外,再無其他,當中所呈現出來的,是社會流動停滯化的悲哀。
在民主政治舞台中,我們期欲的希冀擺脫裙帶關係的羈絆,
但就社會發展的關係來看,麻雀變鳳凰的神話,
好似只剩下搞好關係一途,才有可能出現的奇蹟...說來真是最大的諷刺!
劇中,江口洋介給予武井咲的那番鼓勵之語,相當受用:
"當下的狀態,是卑微或者落魄,並不重要;
相信自己不要放棄,夢想終究會有實現的一天"
說來或許老套,但聽在處於相仿境遇的人而言,相信絕對是格外有感。
(尤其是自己近來投遞履歷至許多真正想從事的工作後,
紛紛沒能得到任何的回應,頓時有種糗掉的感覺!
聽著該番話語的當下,心下的感動,是難以言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