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_IMG_IMAG1237.jpg

睽違許久,終於終於可以再次進電影院,觀賞到首日上映的影片,

而且還是名導諾蘭的最新劇作,想來就令人興奮.

坦白說,原初還在"猩球崛起3:終極決戰"與本片間躊躇不定是,

但衝著諾蘭的吸票機魅力,最終還是選擇自己並不特別喜好的戰爭電影.

果不其然的,戰爭片可想而知,大概就是那個固定的樣態,

是故,相較於諾蘭其他引發熱議的作品,本片所帶給自己的感動,

相對是較為貧瘠的,賺人熱淚的部分固然存在,

但那感動多半是戰爭電影特有的愛國同理心使然,

而非源於電影製作方面的驚奇.

話說回來,循著史實所拍攝的電影,格局與情節上本就有所侷限,

在無法浮誇的前提下,基本上諾蘭已然做了最佳的詮釋.

(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觀影前絮談--韜光養晦,以退為進,鋪陳勝利坦途(20170718)

 上面連結,是我在尚未觀影之前所寫下的,如今對照一下,大體上核心的觀念是相互吻合的,

 據此也就代表著,本片基本上係屬中規中矩之作,少了點諾蘭所帶給人們的特有驚奇感) 

 

在情節鋪陳上,也就不多贅述了,

總之就是透過一再的"上船-->沈船-->再上船"的循環,

去呈現當年敦克爾克大撤退的艱辛歷程.

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來自於片中兩段經典對白:

 

一.生存就是這麼現實,儘管現實是那麼不公平:

站在雲端上的平等理念,人人會說,

單憑一張嘴,一份信念,似乎誰都可以成為人權專家.

然一旦面臨到生死攸關的境地,優勢者霸凌劣勢者,

反倒成為了天經地義,無可避免的現實.

即便是存有再強烈平等意識的人,

最終還是不得不依循著現實去狠心拋下弱者,

儘管知道這樣的作為是不公平的.

援引電影為例,在各自為戰的情況下,

即便是係屬盟軍的英法兩國,當撤退資源有限的前提下,

"非我族類者理當先拋棄"的觀念,就再合理不過了.

這或許正是各國在承平時期,皆必須備有戰備各項資源的理由,

畢竟一但面臨戰事之際,資源稀缺的情況下,

他國的資源絕對無法透過貿易來取得,只能自給自足的提供.

二.戰爭並非靠著撤退而得以成功,但撤退卻讓我們邁向勝利:

這段對白,其實超白話,根本無需多加詮釋,但自己卻相當喜歡.

坦白說,這句話若少了某種前提,

則很容易的成為魯蛇用以推託失敗,假言自己下一次會邁向成功的藉口.

甚麼前提呢?

這前提在於,您眼前的撤退,必須是經過縝密的思慮之後,

再衡量局勢變化的情況下,才最初最適的權宜之計.

假若只是純機遇性的賭博心態,則此等盲勇所引領的下一次機遇,

恐怕也將還會是另一場失敗的結果.

就以歷史上的敦克爾克大撤退來說,其實多少係在儲備既有戰力,

不願耗損兵力前往援救深陷泥沼的大軍,所做出來賭一把的計策.

又結果的成功,多少與希特勒未持續追擊所致,始終帶有點運氣的成分,

雖然最終因此讓盟軍養精蓄銳,帶往了諾曼地登陸的二戰勝利關鍵,

但真要說邱吉爾的謀略係用兵如神,恐怕也是陷入到結果論的詮釋迷思當中.

 

解構電影所建構的戰場角色設定,大致可從三個面向,

來端看一場成功戰役所必須秉賦的要件:

一.人民:

廣大的普羅大眾,作為前線士兵心理層面最重要的支持後盾,

必須存有像劇中自發性的願意至前線營救的動力.

即便是外行,即便未必幫得上忙,但存有眾志成城,榮辱與共的心態,

才是足以讓將士們揪心的要素所在.

二.士兵:

毫無疑問,戰場上的士兵,必須是義無反顧,不到最後一兵一卒,不輕言放棄.

那種打死不退的精神,立基在捍衛國家的愛國情操,而非在乎戰後的功勳與獎賞.

如電影湯姆哈迪(Tom Hardy)所呈現出來的態度,即便多次有機會跳機脫逃,

卻從不改其志的,戰到最後一滴燃油耗盡為止.

(頗佩服諾蘭在處理湯姆哈迪的結局畫面,要是一般訴求商業色彩的戰爭片,

 絕對是選個重要的標的,在燃油耗盡的那一剎那,仿效神風特攻隊的精神,

 一頭撞上去也就算了...但顯然諾蘭沒有走這般灑狗血的手法)

三.國家:

國家作為士兵與人民最終的依靠,

理應服膺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自該將自身定位在"壓陣"的角色,身先士卒.

如電影中的海軍指揮官,在所有人員撤退之後,

選擇持續留下協助後續撤退事宜,就是最佳的典範.

承上三個面向,

唯有在"人民無私奉獻,士兵無所畏懼,國家深明大義要件成立下,

才能夠贏來一場漂亮的戰役.

(若兩岸終須一戰,台灣是否擁有著迎向勝利的要素呢?

  -->人民:志願役or不願役?

  -->士兵:愛國情操or待遇至上?

  -->國家:堅若磐石or以卵擊石?

 想想...還真是令人憂心忡忡阿!)

 

每每在觀賞過去二戰電影時,不知大家有否與我相同的觀感,

總覺得往昔的戰爭型態,相對較具有謀略性,

而非相當代科技輔助下的戰場,幾乎都是一個按鈕就完成,

除了大規模的毀滅外,少了點雙方交戰過程的美感.

以本片"敦克爾克大撤退"為例,倘若置放於今時今日的戰場上,

試想:在自我追蹤式導彈,以及陸海空全方位雷達的監控下,

諸如用民間單位的船隻,以及用空中纏鬥來拖延轟炸期程等情事,

根本都不可能獲得成功的結果.

大概只要隨手按發幾枚導彈,整個海岸防線與四十萬大軍,就全軍覆沒了吧!

 

家,永遠是戰士們最渴望企及的心田,

但無奈的是,戰火無情的摧殘,卻讓眼見所及的家,竟這般遙遠.

 

(PS. 本以為電影的最後畫面,會停在Tom Hardy機輪那要掉不掉的狀態,

       仿效"全面啟動"(Inception),再玩一次模擬兩可的梗.

       但顯然這一回,諾蘭是回到現實了...)

 

延伸閱讀:

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觀影前絮談--[心硯影評]--韜光養晦,以退為進,鋪陳勝利坦途

[電影賞析] 全面啟動 inception (2010) 結局之圖文探究

[yen影評]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二次觀後感

[yen影評]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The Dark Knight Rises) 影評

星際效應IMAX版(Interstellar)--用愛來打破應然的墨菲定律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星際穿越;星際啟示錄)--觀影後的一些隨思補遺

全面進化 (Transcendence)--科技能覆舟,亦能載舟--[心硯影評]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