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影"京城81號2(續集)"於七月上映,獲得不錯的口碑迴響,

使其2014年發行的第一集,在網上又開始熱議起來.

當初電影即希冀擺脫以嗑藥,作夢,以及神經病為主軸的鬼片產製公式,

在加入蒲松齡"聊齋誌異"的鬼怪經典元素後,

成為專屬於中國風格的恐怖電影.

儘管夢想與志向頗大,但觀影後發現,

前述的鬼片三元素仍舊大量運用,

又雖然加入了諸如冥婚,蝶變,蔭屍等元素,

但都屬於匆匆一瞥,串串場的恐怖過場而已,

並未能將其完美的融合在電影故事當中,頗為可惜.

唯一堪稱得上具有中國風格的,大概要屬宛若瓊瑤小說下,

大宅邸家族間,那錯綜複雜,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愛糾葛.

有輩份,有算計,有倫理,有真情,有威逼,有利誘,有高壓,

完整的還原昔日大觀園內的人際生態,倒顯得更加耐人尋味.

 

大體的故事就不多提了,總是不脫主角回到了大宅院,

發生一連串靈異事件後,誘發出追尋真相的疑心,

最終理出家族內過往的人倫悲劇,才讓靈魂獲得最終的安寧,

本質上依舊還是最尋常的鬼片公式演繹方式,

唯一令自己murmur之處,是主角的母親明知道家族恐怖的歷史,

居然完全未加以提醒,還將最關鍵的鑰匙交給她,

這不等同於將自己的女兒推入火坑,

實令人匪夷所思,應是劇本編撰時的bug吧!(我自己猜想的...)

順應著劇情的內容,不禁讓我想起了前網路,前視訊的年代,

曾有個"愛情青紅燈"的刊物,串聯著以筆會友的交友型態.

"筆友",顧名思義,就是在彼此未曾謀面的情況下,

單憑著書信字裡行間的文字傾訴,作為愛情滋長的戀語.

儘管筆友"非外貌協會","重視內心底蘊"的交友模式立意良善,

但經常的狀況是,當彼此藉由文字達致心靈相通,期欲進一步直面交往之際,

往往照片寄過去,抑或是實際約會見面之後,

就再無下文,甚至從此斷了音訊.

這正是那些訴求在愛情中"發現內在美"的人,最當頭棒喝的弔詭.

畢竟,心情絮語或許是情感編織中的重要環節,

但顯然愛情不會僅止於此,端賴的是更多真實接觸所給予彼此的親密感,

一旦沒有著一見鍾情式的邂逅驚艷,恐怕即便再深刻的紙上愛情營造,

也都將付諸海市蜃樓般的虛幻...

 

回到電影劇情,女主角在多年未見戀人,僅以書信作為互道平安的方式,

在展信感受對方情意的同時,居然絲毫未察覺信件根本不是本人所寫,

徒然的讓自己長年的情愫,寄託在代筆人的身上,

真要說有多愛戀人,還真是令人畫上一個大問號.

 

由此看來,情書本身,僅僅只會是一種輔助工具,

目的在於讓彼此的情愛加速滋長與深耕,

然而,一旦文字間不存在著真實的愛戀,則文字本身,也將毫無意義,

即便許下再多的海誓山盟,或也不過就像是在閱讀他者的廉價愛情小說罷了.

虛幻文字交換間的情感,真能進階為實體的愛情感受麼?

對此,相信在每個人的追尋歷程當中,應當都會有明確的答案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