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您是否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情境想像:
想像著在自己的告別式當中,當親朋好友們站上台前,
分享心中關於自己在生前所給予他人的觀感,會是怎麼樣的評價呢?
誠然,死者為大,縱真有類似於歐美儀式般,回憶錄式的心情分享,
泰半也不致於謾罵的口吻,而多採歌功頌德居多的官場語言罷了.
這多少有那麼點可惜與悲哀,想像不到的是:
原來窮其一生,也許就算是走到了身後的那一刻,竟還聽不到一句真話...
然更無奈的是,不論他人口中的死後評價是真或假,是好或壞,
都已然不再有實質意義,因為自己無法再做任何扭轉人生的嘗試了,
徒留下不曾來得及彌補的若干遺憾...
基此,與其在彌留當下,腦海中掠過畢生回顧之際,
才發覺猶有未竟的遺願未了,卻無法有所作為,
倒不如在生前的最後時刻,深刻的反思自己的一生,
再見見想探訪的人,再從事些該做而未作的二三事,
讓自己了無遺憾,走得灑脫.
本片即是立基在前述的發想,敘述一位曾經叱吒風雲的廣告界女強人,
在備感自己大限將屆之際,找上了專門撰寫訃聞的寫手,
期待能夠有著不同於大眾歌功頌德式的告別式,
而是從他人評價中,還原最真實的自我.
無奈的是,女強人的強勢作為,不僅讓寫手難以適應,
且在寫手逐一拜訪親友之後,卻發現無一人給予正面的評價.
這讓寫手心生改造女強人的念頭,
希冀她能夠努力的扭轉自我形象,讓人生至善完滿.
經過一番折衝,女強人總算做出不少過去未曾想過的瘋狂事,
甚至盡釋前嫌的與唯一的女兒相見,也可說是沒有遺憾的走完了人生.
女強人堪稱是擇善固執,偏執狂的典型,
對任何事皆有著自己無可妥協的原則,
從不在乎外人的觀感,只執著於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否實現,
即便是到了臨終之際,還是不忘盛裝打扮,留下最後的完美倩影.
這樣的性格,或許是大眾所認知下的成功,所必須秉負的心理素質,
但成功,難道只是單一面向的概念嗎?
事業飛黃騰達的她,真算得上是成功嗎?
一旦陷入到功成名就下的成功模式當中,
就免不了的,會從結果論的角度,去評析作為的有效與否.
即便是在對待親情的處理上,也沒有例外可循,
從其與女兒團聚的那場戲,儘管她從未參與女兒的成長過程,
但聽聞女兒生活美滿,事業順利,竟不禁讚許自己是個成功的母親看來.
對她而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陪伴孩子的過程,
結果是否邁向大眾認知下的成功,才是她真正在乎的面向.
不可諱言的,凡事只講求效率與結果,類似的"虎媽"典型,
或許真較容易將子女引領往成功的道路前進,
但總覺得親情該有不一樣的差別待遇,
只要容有機會多享受一分天倫之樂,
究竟孩子們未來是否被社會認定為成功人士,真有那麼重要嗎?
若要說女強人的畢生,留下了甚麼無法彌補的遺憾,
我想,少了親情慰藉的那份殘缺,
相信是再大的成就,都無法得以圓滿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