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愁灰姑娘.png

曾經聽過友人分享的一則童年心事,

某天到舅舅家作客,離開後舅舅發現家中的重要物品不見,

懷疑是她拿走的,於是向媽媽告狀。

順著舅舅的說法,媽媽率直的詢問她,卻讓她相當不舒服,

認為連自己的媽媽都不相信她,那別人更加只會看扁自己而已。

後來,物品原來是舅舅女兒自己拿的,

知道真相後,舅舅卻也毫無歉意,讓她始終耿耿於懷,

直到長這麼大了,心下的陰影猶在。

  

做父母的,在面對前述的情境時,該如何睿智的處理呢?

是毫不猶豫的選擇相信孩子?

還是審度孩子平日言行後、對其產生懷疑呢?

坦白說,就與孩子相處的代間關係而言,

幾乎隨時都陷落在類似的兩難情境之中,

過猶不及對彼此都是種傷害,

唯有藉由不斷的拉扯折衝,從往來的過程中揣摩真相,

滾動式調整教導力度、恩威並施的在自由與管教之間求取衡平,

才有機會習得親子教育的學分。

 

本片著實發人深省,

其完美詮釋從子女搖身變成父母角色、亙古以來的疑惑:

天真無邪的孩子,端看著父母種種被認定為不當的管教模式,

心下總不免想著

「長大之後,自己一定要當個合格的父母,絕對不要成為那些大人」

但一如貪污的政治人物,在當奮青的時候,比誰都還要來得潔身自愛,

其實當年爸爸媽媽們,

在當孩子的時候,正也是抱持著相同的願景在成長,

怎奈歷經生命考驗的摧殘,最終往往塑造成差不多的人格。

是環境使然?

又或與屁孩相處之必然?

其實沒有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作為父母的,

總是很難從自我所厭惡的人設中逃脫,幾乎沒有例外。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灰姑娘般的故事,只能終結在與王子步入禮堂的那一刻,

因為接下來的發展,就是無盡暗黑試煉的開始。

電影敘述正值人生低潮的女孩小春,

爺爺住院需要醫藥費、家中店面又遭遇祝融需要重建、

妹妹也正為大學學費煩惱、甚至男友還在此時出軌,

種種無解的煩惱,卻在無意中救了醫院老闆大悟後迎刃而解。

小大解決了小春所有的經濟問題,並與之陷入熱戀、論及婚嫁,

雖然大悟帶著一名女兒小光,但與小春相處融洽、情同母女,

這讓小春對於婚姻充滿憧憬,自認有信心在婚後當個好媽媽。

 

不料,婚後的生活,完全不是她想像中的那般美好。

小光的傲嬌性格顯露無疑,為了懲罰不與她交往的男同學,

處處耍弄心機惡作劇,甚至因此還涉入一宗同學墜樓的案件,

這讓原本深信小光是好孩子的小春,信心也開始出現動搖,

主動認定一切的惡作劇皆是小光所為,

甚至為此與大悟發生爭執,索性離家出走。

臨去前,小光死命的挽留,此情此景,不禁讓她想起自己不堪的過往,

當年,母親也是這般不告而別,

基於痛恨母親,曾發願絕不成為像母親那樣的人,

如今卻是毫無二致的吻合,頗為諷刺。

 

頓悟之後,小春一反常態,決定做個完全偏袒孩子的母親,

小光縱然遭到千夫所指、認定她是殺害同學的兇手,但她選擇相信,

並與大悟謀劃一起駭人聽聞的滅絕陰謀,

希望小光從此不再受到同學言語霸凌。

藉由大悟擔任學校校醫的身份,

他們將胰島素摻入流感疫苗,對每個孩子施打,

最終所有人皆因血糖過低而猝死,

只留下他們一家三口,獨自的在教室中學習,

不再有任何外力滋擾,這或是小春心中最佳母親的樣貌吧!

 

但劇情並未就此終結,某個目擊小光推同學的孩子,

在施打疫苗前遞給小春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小光沒有推同學」,

據此證明了小光的清白,顯然不是父母所想像的那麼壞。

然而,一切已然來不及,大錯已經鑄成,

假若當初願意打從心底更相信孩子的說詞,或許就無須擘畫這等憾事,

藉由其他疏通方式也許亦可達到同等效果,

但這一切都在其選擇溺愛孩子後,走上了不歸路。

 

究竟該相信、懷疑、或是選擇偏袒?

其實從來就沒有最適的解答,

一昧的在試錯的過程中來回擺盪,反可能陷入動輒得咎的境遇。

個人認為,劇中父親給小春的箴言,或許會是最好的解答:

「其實我也不是很了解妳,但不管怎麼做、不管做得好不好,

   妳都是我的女兒,這點是不會改變的。」

正因親子關係的堅實,

不妨放膽的按自己心之所向的方式、順心而為即可,

任何太過刻意的遷就與管教,

反容易在親子關係的拉扯間,失去了作為父母應有的衡平分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