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視新聞》誤開手機不明簡訊 連結不明APP遭詐6千 --- YouTube
記得早在前幾日,臉書上的動態頁上,就有朋友po過類似的動態訊息,
聲稱如果在通訊軟體(如Line,Skype,Wechat...)或電話簡訊當中,收到諸如:
XXX(您的名字),看著這些照片,好懷念以前的日子喔,接著是一串網址....
XXX(您的名字),你沒來,這是我那天晚上被整的照片,接著是一串網址...
XXX(您的名字),我們中秋烤肉的照片,好多人喔,接著是一串網址...
XXX(您的名字),阿,你被偷拍了,這是你嗎?接著是一串網址...
等等諸如此類會引發您好奇心的短訊,目的就是讓您點選上面所載明的網址,
然後就可能會遭到詐騙之類的...
就像上面的新聞中所說的,有人因為這樣就被騙了6000元.
真巧的是,還沒來得及告訴老婆,沒想到她昨天就告訴我:
我覺得現在的網路很恐怖,剛剛收到一封簡訊,上面的署名居然是她的真名,
讓她覺得現在個資洩漏的情況很恐怖,我一聽,感覺怎麼跟先前所聽到的詐騙伎倆相仿,
一問之下,才知道確實就是如出一轍的手法,而且老婆也已下載網址內的資訊,
那是一個檔名photo.apk的程式,幸好我們在行動裝置的設定上,
將未經由Android官方認證的未知程式設定為不開啟,程式才只有下載而沒有被啟動,
否則倘若啟動後,則非但Google Play的購買個資可能因此被竊取,
還有可能像上面新聞所報導的,使用了小額付款機制,那就真的虧大了.
事後,在移除該程式之後,已經沒問題了!
為了深究這個詐騙模式的手法,我們後來上網查了一下,
發現這個詐騙模式,使用的是個叫做"小額付款"的手機電信服務,
我們立刻打電話向客服了解這個服務的內容,原來是電信業者近來所推出的一種新服務,
能夠讓您藉由這個機制,在網站上進行各種電信內容的購買,而後將金額合併於電信帳單中.
先前完全沒聽過這種服務,業者在推出的時候完全沒有告知,
更可惡的是,每每推出甚麼新的服務,官方的預設都是"開啟",
想要關閉的話,還得特別打電話向他們聲明,但就這種"小額付款"來說好了,
假若沒有類似的詐騙新聞傳出,大多數人壓根不知道有這種服務,
難道等到被詐騙了,才來自認倒楣嗎?
由此可見,其實台灣的電信公司多半的立場,都不是站在便民的角度出發:
1.就像電信公司的電話行銷,講了一大堆,倘若您答應了他,他們就當作是種簽約,
因為他們都有錄音,那可是有法律效力的,他們稱之為"電話契約".
2.電信公司的廣告行銷簡訊,有時候挺惱人的,動不動就傳來簡訊聲,
結果打開手機一看,原來都是廣告,讓人對於簡訊失去了期待的感覺.
而這般惱人的情況,也是需要特別打給電信公司的客服專線,
要求他們取消該項服務,才能夠完全終止類似的準騷擾訊息.
真的是很不便民,為何不一開始就預設關閉,真的有需要接收該類廣告簡訊者,
再要求他們開啟就好呢?擺明了,也就是為了他們自己龐大的廣告商機吧!
3.電信公司如果有甚麼試用服務,通常當免費時間到期後,他也不會主動告知,
您若沒有打電話去取消,就視同繼續同意該項服務,那往往是得額外付費的.
4.大多數的電信綁約,除了手機優惠之外,多半還會有上網方面的優惠方案,
以我自己為例,綁約兩年半,前一年半每月網路加通話899,最後一年可優惠至699.
但這樣的設計根本就不是站在利民的角度,因為除非很會保養,
否則一台手機一年半後,可能就差不多要淘汰了,到時候約還沒到,就得再換新約,
換約後,根本就享受不到那最後一年的優惠,這真是電信公司昭然若揭的心機阿.
那種通訊優惠,通常就是"看得到,吃不到"的...
5.最後,就像這種"小額付款"的服務,在沒有廣為宣傳的情況下,誰會知道有這服務,
在沒人知道的前提下,會用的比例有多少呢?
既然如此,那為何當初推出的時候,不將此功能預設為關閉呢?
又當相關的詐騙訊息不斷的傳出之後,電信公司也沒有因此站在保護消費者的立場,
逕自將該服務全設為關閉,有需要者再自行向業者要求開啟,
反而依然故我,還得要用戶個人打電話過去確認,他們才會關閉,
這種心態,實在是令人難以苟同,
也無怪乎台灣各領域的公司,滿滿的都是黑心商人,由此心態看來,也似乎不令人意外了.
還等甚麼呢?不想落入類似的詐騙陷阱圈套,趕緊拿起手機,
向您們的電信服務業者,要求關閉"小額付費"的服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