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鄉民的正義是一部有特定觀眾取向的電影,
吸引的族群,自然就是廣大的批踢踢(PTT_鄉民們.
(據說原初這部片名要取為"PTT鄉民的正義",
但由於PTT有著版權上的問題,所以才改為BBS...)
電影主要在於兩個頂尖電腦駭客間的對決過程,
過程中,其中一名駭客King的前女友"李澄湘"(陳意涵飾)成為犧牲品,
被對手冒用帳號與IP,公布了一些抨擊鄉民的影片,
讓大家誤以為她想藉此出名,炒作,
引來了鄉民們大肆撻伐,甚麼樣的惡毒自演全部出籠,
最終還了她清白,同時也在鄉民們的溫情下,打消了輕生的念頭.
當然,這其中還有許許多多枝節的劇情,
除了需要大家觀賞電影才能知道外,
可能也必須要是鄉民才能夠體悟吧!!
BBS的論壇(主要指的當然是PTT),
儼然已經成為台灣大學生以上的主流媒體,
儘管在後進的社群媒體一一浮現後,他依舊佔有屹立不搖的地位,
也逐漸的形成了一種屬於這個社群的一種文化.
在該片中,主要便是針對這些特徵,展開反思性的批判,
個人覺得,主要的批判重點,在於以下兩大部分:
一.網路的言論管制與匿名性:
首先,電影中指出了來自於BBS使用者(鄉民)與站方之間的矛盾,
基於匿名性的網路特性,鄉民們所期待的,是一個暢所欲言的空間,
但站方基於某些教育或道德的立場,還是得進行一定程度的言論管制,
故彼此之間根本上便存在著相互的矛盾,
當此矛盾在不受挑戰的情況下,尚堪足以維持平和;
然而,一旦站方存在著某些備受詬病的缺陷時,則規範便將一夕崩解.
從根本上來說,究竟這樣的管制有沒有必要呢?
其實答案是相當明顯的...用過PTT的朋友們應該都可以了解.
我覺得,BBS上的言論文化,可說是一種"直而無禮"的型態:
因著匿名性之故,每個人在BBS上的言論都相當直來直往,
想到甚麼就打甚麼,可說是一種對既有社會的不滿反動,
也可說是真實潛意識人性的一種抒發,
的的確確的,我們在網路上能夠聽到最真實的言論.
然而,另一方面,也因著匿名性的緣故,
大家的言論,總是口無遮攔,
許多充滿著歧視性的字眼躍然於網上,
更甚者,還有好多不尊重當事人的話語,也處處可見.
(像是在表特版,經常可以看到網友對當事人品頭論足之餘,
嫌醜,嫌胖,嫌哪裡不好看的字眼,大剌剌而毫不掩飾的打上去..
又或者在八卦版提到了哪個女明星或校花的動態,
總是脫離不了"在我床上"..."好想捏XX"..."XXX我可以"...
等等充滿著嘲諷意味的性暗示
至於Hate版,抑或是政黑板,那就更不用說了吧!)
這一些,其是都是人性中最醜陋的思維,就這樣的在匿名特性中呈現,
倘若不存在某些網管的機制,最終可以預見的,
將是整個BBS文化的沉淪,相信這絕對也不是使用者們所樂見的吧!
BBS的站方管制,本身並非擁有絕對權力的上對下管理,
充其量只是避免自爆的被動防禦機制而已,
畢竟BBS乃附掛在學術網路之上,一旦成為社會與新聞的負面焦點後,
隨時都有可能面臨關站的危機,
故管制乃出於維繫這個論壇空間的目的,
有賴的,還是需要眾鄉民們共同的自律與自約才行.
二.究竟什麼是"鄉民的正義"?
本片另一個值得省思的焦點,在於什麼是"鄉民正義"?
片中所傳遞出來的訊息:
鄉民正義,某種程度,其實是一種集體性的網路霸凌而已...
或許鄉民們總認為,倘若大家都認為某件事是對的,那就該是對的吧!
因此當某些事件在BBS上被討論,被重視,進而凝聚出一個初步共識後,
鄉民們心中的那份自以為的正義感,便會開始從心中升起,
總認為該做些甚麼,來宣揚這樣的正確認知,
於是開始對當事人展開所謂人肉搜索,
儘可能的希望將眾人的憤怒與想法,傳遞到當事人的手中.
但一來,網路上所呈現出來的所謂"真相",
往往只是冰山中的一角,並非事件的全貌,
因此往往容易被特定的說法給蒙蔽與混淆.
(這最多的,是分手後的情侶報復,往往製造個故事毀謗對方,
並向鄉民們取暖,希望鄉民肉搜對方,給予對方道德上的譴責,
據說這部電影的起始概念,也就是在一起分手報復的糾紛上,
當事人好像還是母校東海的研究生.....
又或像很早以前喧騰一時的"露小比"借相機未還事件,
究竟是真相po文者所說的,借了相機不還,
還是借者原有意追求,遭拒後欲索回相機的手段呢?
說實在也沒有人知道真相...大概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知道吧!)
再則,當BBS上對某件事件,有著大致的定調說法後,
其他的意見,通常都會在集體寒蟬效應下,趨於噤聲無語,
最終形成一言堂,表面上是強化了鄉民正義的正當性,
但事實上,這樣的正當性,是建基在對其他異見的扼殺上.
(這最常見的,大概是在電影版或政黑板,
當眾人對於某部電影一面倒的稱讚下,偶而出現個負雷,
就會被噓得亂七八糟,還往往會被冠上"膚淺""不懂""電影白癡"等標籤,
試問如何能夠理性的討論呢?又這樣所得出來的意見,
又怎麼能夠是客觀與公平的呢?)
如此的正義,是牆頭草式的,
哪裡的人氣旺,與論就往哪個方向一面倒.
(電影中蔡阿嘎所扮演的角色,其實就是最典型的鄉民正義作為)
當然,儘管曾經出現過少數幾次的謬誤或遭到有心人的利用,
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多數的認知,基本上都還是較正確的,
因此才會讓所謂"鄉民的正義"之名不脛而走,
也讓諸如"人肉搜索"等手段,變成是正常途徑外的救濟管道,
可說是一種相當微妙的文化現象.
當然,個人並不贊同這樣的正義作為,
畢竟在沒有總覽事件全貌的情況下,便斷然的做出善與惡的決斷,
顯得少了一些證據上的周全,而多的是情緒上的發洩而已.
就像劇中眾鄉民對於李澄湘的前後觀感差異一般,
先是在不分青紅皂白下,
單憑看到一段"鄉民都是豬頭,鄉民都該去死..."等版主聚所錄下的影片,
就認定她是如何可惡之人,甚麼汙穢的字眼全部出籠,可說恨之入骨;
但後來知道真相之後,看到說著"鄉民們都是最可愛的,我愛鄉民"的告白,
又萬般不捨的,展開了搶救澄湘大行動,
兩相對照之下,不覺得"鄉民的正義",
其實就只是一種莽撞,衝動的情緒發洩而已麼?
(也無怪乎經常有人說"鄉民的正義都是屁"...
我還是重申,與其相信所謂鄉民的正義,
我寧可相信另一句PTT鄉民間流傳的名言"認真就輸了...")
PS:最後附上這部電影在2010年的概念預告短片連結,
據說這部片之所以能夠拍成,是因著這部木偶人的概念預告短片,
在YouTube上獲得極高點閱率與迴響後,
作者將該作品寄給FOX電影公司,而後獲得一些正面的支持,
才能夠讓最終的電影能夠拍出來.
可說是築夢踏實的經典代表作阿....
(其實這部概念片裡面的明星也挺多的,
有蔡黃汝(豆花妹),阿Ken等等ㄟ....
不過自己還是比較喜歡陳意涵版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