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空旅行的概念走入人們的想像空間後,
心下對於慾望的範疇,頓時也相形的擴大:
致使人們非但對於未來的願望有所欲求,
即便是面對著過去早已塵埃落定的事實,
仍舊存有著逆天改運般的遐想。
想著有那麼一天,
能夠搭乘時光機器回到扭轉命運的當口,
在抉擇的瞬間轉念,從此讓人生有所不同。
然而,歷經無數次電影演繹下的理論推衍,
卻在在否證著這種奢求的不切實際。
除了可能像電影黑洞頻率(Frequency)所講述的,
在選擇更易之後,
引發改變歷史的蝴蝶效應,牽一髮而動全身外;
更加棘手的難題,
在於電影"回到未來2"(Back to the future2)
所架構的"多重時空軸線"規則:
亦即當自己真能回到過去某個時間點,
作出了與當下歷史不同的選擇,
則在改變的當下,原初的時間線便已然一分為二;
自己接續存在的空間,是作出不同選擇後的時間軸,
與自己當初所存在的場域,根本不是位於同一條線上。
易言之,那是另一個嶄新的時間,
在那裏繼續著改變選擇後的人生;
至於最初讓自己回到過去的時空,
則是一如往常的運行,根本甚麼都沒有改變。
這無疑也就證明著:
期欲改變當下的境遇,
即便是透過時空旅行回到過去,根本也不可能達致的夢想。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本片電影的時空觀點,基本上沿襲著"回到未來2"的基調,
看似做出改變的假象,其實只不過是開啟另個時空軸線而已,
最初所立處的場域,根本沒有任何的差異。
故事敘述某位金融鉅子遇到了真命天女,
可惜心儀對象早有未婚夫,因此他希冀藉由時空旅行的科技,
讓他得以回到心儀對象與未婚夫邂逅的時間點,來個捷足先登。
只可惜,在費盡心思回到過去後,
自己藉由相同的搭訕套路,卻未能得到相同的滿意結局,
還是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天命真女和未婚夫相識,
而自己從來都只能是個局外人。
"命理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在時空科技終將被解密、甚或是實際成真的過程中,
面對著宇宙之浩瀚,其實我們更該謙卑地去相信冥冥中的宿命安排,
而非一昧自大狂妄的,希冀存有逆天改運的可能性。
就以愛情來說好了,在當下尚且都無法帶給對方任何心動的感覺,
怎麼會那麼一廂情願的,覺得只要回到過去,
就可以直臻對方內心、擄獲美人歸呢?
或許是一種宛若先知般的自信,
覺得在知悉對方的一切偏好後,
就可以在愛情的賽局中更具勝算;
但試問愛情能是一種算計嗎?
愛與不愛,在乎的是一種發自底心的渴望,
往往非黑即白的兩極化,
未能識得訴諸本心的愛情本質,
徒然想著透過投資般的精算來征服愛情,
最終往往都會是鎩羽而歸吧!
這該是跨越時空都該有的感情共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