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六波內閣人事宣布,520後的賴政府團隊,已大致底定,這份名單,您覺得如何呢?

當然,綠營的朋友們,理當是雀躍不已,畢竟看到的都是老面孔的「家己人」,終究還是熟悉的感覺最對味。

然則,非綠的支持者,恐怕就略顯失望了,雖不致於對綠油油的名單全盤否定,

但確實與賴總統先前所言「用人唯才,不分黨派」的承諾,存在著相當幅度的落差。

當初若是由報派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領銜組閣,

不但得以淡化政治色彩,也更符合AI內閣的頭銜,才堪稱完美吧!

這終究是賴總統個人意志的抉擇,或也只能尊重,

但值得後續觀察的是,這支由綠色陣營所組成的新內閣團隊,

未來的道路,是光明或崎嶇呢?又可以走多遠呢?以下是個人的評析。

 

不妨開門見山的先透露答案,坦白說,對新內閣的未來,我是不容樂觀的。

回顧2016年蔡政府的首任林全內閣,因著同時面臨軍公教年金改革與一例一休等多重戰場,

民意支持度始終萎靡,禁不起來自基層的壓力,

最終林全僅撐了一年4個月便黯然下台,由時任台南市長的賴清德接棒。

而繼任的賴內閣,同樣也陷落至勞基法二修的困局,期間還因失言而被貼上「功德院長」的標籤,

種下了2018年民進黨地方大選慘敗的遠因,也讓賴清德同樣只待了一年4個月便選擇拂袖而去。

 

殷鑑在前,端看蔡政府的第一任期,短短兩年餘,就折損了兩任行政院長,

這還是在執政黨掌控國會多數的情況下,尚且都如此艱難了。

未來的賴政府,已不存在國會優勢,

但面對的卻是比年改或勞基法等更為艱難的任務(如勞保年改、少子化、高房價等),

未從跨黨派的戰略思考組閣事宜,仍舊相對保守的晉用自家人,

個人大膽預測,首任卓院長的任期,應該不會太長,相信這也是準賴總統可以預料到的。

 

或也正因如此,首波內閣名單,才選擇通通先讓自家人、甚或是死士班的親信先上。

畢竟,一但因情勢所需而必須揮淚斬馬謖,家己人不用客氣,

而後繼者的口袋名單也許早已確立(童子賢?),讓政權得以無痛接軌。

所以說,AI內閣,究竟是Active(行動) & Innovative(創新),

還是Abandon(放棄) & Ignore(忽略)呢?稍安勿躁,520之後,答案將逐漸清晰。

 

就準賴總統的團隊擘劃決策,個人還是予以肯定的,

這有點像是俗話說的「朝三暮四」,但誰先誰後,政治上的意義與效應卻大相逕庭。

以蔡政府為例,「無黨籍林全先上、賴清德後援」的做法,無疑是火上加油,

當民眾都已不滿政黨色彩不強的內閣施政,籲求看到嶄新改變之際,

結果繼任者卻來了個顏色更為鮮明的人選,恐怕都還沒上任,就先被扣分了吧!

相反的,若賴總統的思維符合個人推估,由色彩相對較淡的自家人先上,

若能獲得在野黨與人民的認同,讓政務推動順暢,那自然甚好。

然如果事與願違,政黨間的鬥爭逐漸白熱化,驅使卓內閣不得不知所進退時,

後頭在牛棚熱身的救援投手,形象優、無黨籍、企業界等特質,

勢必能夠在接棒之後,展現一番新氣象,在野陣營縱然要反,也會有所忌憚,

擔心落入「逢賴必反」的指責,得不償失。

 

承上所分析,不得不佩服準賴總統的智慧,第一著棋就精準無比,

期許未來的國家施政,都能如常的無痛接軌。

不過呢,還是不得不碎念的是,

任何事或都可以「蔡規賴隨」,但「敗選做更大」的陋習,能否改一改呢?

今日又看到兩位立委落選人入閣的消息,

分別是黃世杰擔任法務部次長、張廖萬堅將出任教育部次長。

按學經歷,他們或許是適才適所的人才,

但敗選絕對有理由,總該留點時間沉潛,急著為他們安排後路的結果,

非但讓人民有種「當官要人幫,辦卡辦這張」的不良觀感,

更可能讓當事人失去重新躍起再出發的勇氣。

反正到哪都有官做,又何必再戰江湖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