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扣.JPG

從道德走向法治,向來是社會變遷的既定軌跡,

隨著民智的開化,過往被認為是著毋庸議的倫理規範,

逐漸在論理的過程中遭到汰換,迎來一切以法律作為行為規約的生活模式。

 

然而,整個社會轉型歷程能否順利達標,端賴更多條件的相輔相成方能達致,

其中,經濟便是箇中最重要的附加條件之一。

假若在走向現代化法治社會的同時,

人民的經濟條件與生活水平普遍沒能與時俱進的跟上,

則縱有完善的法律規章,亦無法彰顯維繫社會正義的功能。

畢竟掩蓋在惡劣經濟情境下的,

將是滿滿向金錢妥協的貪腐樣態,而印度,就是當中的典型。

 

隨著資訊產業的發展,印度的經濟十幾年來儕身大國之列,

然十幾億人口未能雨露均霑的結果,造成國內社會貧富差距極為懸殊,

天堂與地獄的生活樣態,共存於同一個空間下,

讓金錢成為階級行使特權的最佳工具。

 

【正義】是甚麼?

尋常的法治社會,答案很清楚,

以同一套法律規範,套用到每一位公民身上,

讓相同行為處以相應的罰則,就是正義。

然而,對諸如印度該等社會而言,

那些赤貧的人民真循著法律討回了公道又如何,最終還不是過得苦哈哈。

倘若彼此願意在法律之前妥協,用鉅額賠償金來私了官司,

上層加害者免除牢獄之災,底層被害者得以改善生活境遇,

不就可以達到兩全其美的結果麼?

 

然而,當【用錢解決】成為王道,

法治社會的底蘊,基本上是呈現崩解的,

如何法律被賦予的絕對正義重新歸來,

頗為諷刺的是,最終卻必須回歸到最根本的道德訴求。

唯有在個人良心發現、身受良心譴責而無法自拔的情境下,

突破由金錢所交織的沉疴,才有看見曙光的可能。

 

所以說,在社會從傳統變遷至現代化的歷程中,

任何甚麼陳腐守舊、不符科學論理的規範,都可以予以摒棄,

唯獨那同樣觸不可及【良知】,勢有必要被妥善的留存下來,

藉以作為往後社會面臨體制失靈時的保險栓,

好使人們在頓失依循之際,容有值得相信的堅實價值。

 

本片以一樁交通意外為引子,

寫實的揭露印度社會法治表象下的各種黑暗面。

當尊榮華貴的名主播,撞到赤貧的家傭女兒,

經濟條件的懸殊,致使整起事件被揭露的過程中,

從警方、目擊者、鍥而不捨的記者、乃至於被害者家屬,

每個人都不是從法律的正義觀點出發,

而是掂量著自身的經濟境遇,將所知線索轉化成索賄的條件,

讓主播看似只要願意花點錢,就能夠擺平整起官司。

 

若非最終肇事當事人良心發現,主動決定出面投案,

恐怕整起案件就會被埋沒在金錢競逐的遊戲當中。

所以說,形而上、訴諸自我內心的道德良知,真的不重要麼?

真的只是拘禁自由的窠臼麼?

顯然,即便在法治昌明的當代社會,仍有被細細思量的必要阿!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