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shot 2023-01-27 6.06.30 AM.png

人工智慧要如何趨近於人類的大腦,

相信多點人性的擬真與想像,是許多研究者的標準答案。

於是乎,當該開發模式發揮到極致,

不外乎就是將人腦完全轉譯成AI程式語言,

等同將類比轉化成數位,或許目標就能達致。

  

本片的故事發想,正是由此而起,

敘述國家為求產製出最熟悉戰爭現場的鬥士,

選擇用坐擁無數功勳、無奈卻不幸戰死沙場的士兵作為複製藍本,

並在成功轉譯大腦後,重複的以相同戰爭情境進行測試,

希冀找出其戰死的緣由,找出問題的癥結點,

藉以突破人腦的盲點,創造出最強AI戰士。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無奈,歷經無數次實驗,機器戰士總是在相同的地方被終結,

讓研究團隊十分氣餒,甚至連背後出資的金主,

都礙於戰爭已經趨緩,而希望結束研究案,並將戰士成品轉作商業用途。

就在看似萬念俱灰之際,偶然的經常性測試,卻意外的開發出不同大腦區塊,

戰士也不再千篇一律的走著相同的軌跡,

身為大腦當事人女兒的研究人員,

在幾經摸索後,才發覺箇中的差別,在於媽媽始終惦記著自己。

 

因為放不下,讓她一時疏忽遭到敵人襲擊而亡,卻也是放不下,

讓她心心念念的尋找女兒贈送的信物,

這才掙脫出落敗的情景窠臼,走出了嶄新的道路。

儘管目視著的、是複製的機器人,而非自己的母親,

但女兒仍舊沒能經得起人機的倫理測試

(面對著複製的親人樣本,必須不帶感情、無動於衷),

索性選擇抹去母親與自己之間的所有記憶,

協助母親逃離實驗室,還給她真正的自由。

  

「成也人性,敗也人性」。

或說人性是實現人工智慧的最後一塊拼圖,

但礙於人性的七情六慾,錯綜複雜的情感,

往往也可能致使單純0與1思考的機器,

遁入為賦新詞強說愁般的難以理解,甚或反過頭來對創造者產生威脅。

箇中的關鍵,在於您怎麼去看待一個擁有人性思考的機器人:

當我們同樣以「人」的地位界定之,

則機器人或許真能從尋常的來往溝通間,

越來越趨近於人類的行為模式,進而蛻變成為更強大聰穎的物種;

相反地,一旦遁入了功能性思維,存在著「用完就丟」的心態,

則人性中抗拒被淘汰的反射性,勢必將起身捍衛自己的權益,

最終恐將成為人類存亡的最大夢魘。

 

其實本片尚提及「數位人權」的議題,

諸如主角與母親礙於經濟困窘的緣故,

選擇釋出自己的大腦資訊,提供給商業公司進行各種商品化的販售。

這種將個人隱私按等級進行保存與商品化的條款,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絕對會是熱議的話題。

在人權意識前衛的當下,隨著進入數位化時代,

我們真能認可這種「用身體密碼的個資換取金錢」的情事發生嗎?

倘若不行,未來當窮人希冀留下自己的記憶與大腦,

卻又苦無資金可以購買服務之際,又該如何處理呢?

正反之間,涉及的都是個人選擇權是否自由,

怎麼解,端賴大家集思廣益。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