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打開臉書,看到一票綠營政治人物貼上中國禁止我國石斑魚進口的消息,

彷若去年鳳梨事件的翻版,期欲激發民眾的愛國意識。

接續可預期的,

除了政治人物的大力行銷呼籲買爆、行政單位全體總動員買起來外,

似乎也嗅到了醞釀「芒果乾」的起手勢,或只能說,選舉真的到了。

 

但您或許覺得納悶,

其實執政與在野,在面對蠻橫中國議題上,理應有相同的發揮空間,

卻何以屢屢在類似的政治攻防上,總是吃鱉收場呢?

試析原因,以最淺顯的例子說明,就好像家中孩子被外人毆打,

對孩子而言,期待的是不分對錯、先行袒護自己的長輩呢?

還是想著釐清事由真相、再行作獎懲定奪的公道伯呢?

 

相仿的道理,為了不陷入執政黨長期營造的認知窠臼,

在野陣營往往先就科學證據提出質疑,

端看各該農漁產品是否真有中國方面所宣稱的藥物殘留。

若有,則譴責政府顛倒是非、倒果為因,

間接等同為中國禁止進口找到正當性,

這種等同「讚聲」的舉措,要不被貼上「背骨仔」都難。

若無,則轉而抨擊農政單位何以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對中國的出口,屢屢都達到近九成的絕對依賴,

完全沒有進一步佈局海外市場,

或許看似言之成理,

但卻等同在中國違反相關國際貿易規範一事中噤聲,讓自己的立場進退失據。

 

換言之,在台灣國族意識的話語權,

基本上長期已被民進黨壟斷的前提下,

在野陣營面對中國議題上,其實唯一能夠做的,

就是「拿香對拜」、當個會袒護自家孩子的家長就對了。

必須認知到的,其實在野選擇與政府同氣連枝對抗蠻橫中國,

並不必擔心話語權悉數落在執政黨手中,

反而可藉以降低議題可茲政治化操作的空間,

消弭「芒果乾」的發酵力度,將兩岸議題左右政治的影響力降至最低,

讓焦點回歸到治絲而棼的內政範疇,好真正檢驗執政黨的成績單。

 

從朱立倫的重返美國,

多少或許能嗅到「親美和中」、向美國靠攏的路線變遷,

顯然有與民進黨當前外交路徑「致敬」的意味。

然而,其背後的傳統勢力能否跟著轉向,

以及那些與中國剪不斷、理還亂的政商關係能否被安撫,

就是在野陣營能否搶下「台灣意識」話語權的關鍵所在。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