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堅昨夜透過新聞稿宣布,為了成全大新竹合併升格得以實現,
自己棄選升格後首屆直轄市長,
並藉此呼籲在野黨不要政治操作,阻礙新竹科技之都的發展進程。
通篇看似慷慨激昂,將自己比喻作政治鬥爭下的烈士先驅,
彷若只要自己不選,大新竹合併案便水到渠成。
然而,將反對竹竹合併升格者先扣上「政治操作」的帽子,
為自己立「貞節牌坊」的說法,難道就不是另種政治操弄的手法麼?
要論升格,終究還是得回歸到需求面,不禁要問:
為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透過升格直轄市的做法,就能達致?
首先,必須釐清的是,科學園區是由科技部管轄,
即便升格,權責也不會旁落到地方政府手中。
而就筆者過往擔任立法院助理的經驗,期間曾為了增加南科實驗學校的員額,
邀集市府與科技部進行磋商,企盼能增加園區實驗學校的員額,
來滿足周遭因就業人口遷入、日益增加的就學需求,結果卻是碰一鼻子灰。
科技部並不認為周遭地區的就學問題,是自己該負責的,
那是屬於市府管轄的範圍,要增加員額,也該由市府出面闢建新學校,
而非逕自以擴編實驗學校來因應。
由此可見,即便升格為直轄市,
在涉及到科學園區發展的項目上,方方面面一樣是力有未逮,
並未因升格而有著更整全性的規劃發展,依舊是各司其職的雙頭馬車。
基此,當升格最企盼的總體擘劃發展落空,則升格背後所能貢獻的價值,
除了作為直轄市的虛妄光榮感外,還剩下些什麼呢?
顯然,大概就只剩下容有更充裕的統籌分配款、得以更遊刃有餘的更新市容,
其他根本與現況毫無二致,但卻可能因升格帶來偌大的負面效應。
首先,在炒房正炙熱的當前,升格必然帶起一波房地產熱潮,
但眾所周知,新竹縣市的房價早已漲到逆天,
再以升格題材加油添柴的結果,只會讓飛漲的房價更加難以遏止,
對招攬半導體人才而言,是利還是弊呢?
當人才不斷因著趨避房價,從蛋黃區被往外推,直至蛋殼區的臨界點,
恐怕就會像「天龍國」一樣,
開始出現「人口大逃亡」的移出趨勢,對都會的健全發展,根本毫無助益。
更況,北中南三個主要的科學園區,就屬元老級的新竹園區最臻完善,
對於科技人才的誘因本就濃郁,
一如台積電決定將二奈米廠的主力仍舊選擇建置於新竹寶山園區,
著眼的正是從業人員都冀望留在北部發展,
試問又何須作為直轄市民的光榮感,來作為吸引人才移入的幌子呢?
從以上簡單的分析,可以預期,
大新竹升格並不會讓地方政府與科學園區之間,
起到水乳交融的整體發展默契,因著各有轄司,
彼此根本兜不在一塊,無須有太綺麗的行政善治想像。
繼而,升格所帶起的房價海嘯,
更可能對有心進入科技之都發展的人才,形成一種無形的准入障礙,
甚或使既有從業者備感生活成本驟增,而萌生向外出走的誘因。
這一些想見的負面因素,都是在探討大新竹合併升格的過程中,
必須正視的議題,真能如此趕鴨子上架、匆匆的在半年內悉數評估完畢?
所幸,林智堅的棄選,宛若取下了時間窘迫的緊箍咒,
讓朝野可以好好坐下來,真正的為更有效率的國土行政區劃集思廣益。
大家所希冀的,非但是「護國神山」產業得千秋萬世,
更期待的,是解決長久以來「富都窮縣」的陋習。
沒有更符合公平正義的統籌分配款倡議,
只是徒然的用其他縣市的資源來暖新竹,
相信絕對是國人同胞所無法接受的「一己之私」。
林智堅市長問在野黨,
「倘若自己不選,是否就可以同意大新竹合併升格案?」
相仿的題目,我倒是也很想問林市長,
「明明竹竹苗合併升格,就可以輕鬆符合地方制度法中的兩項升格條件,
為了選擇捨近求遠,堅持竹竹併,
而後得用逕自修法的手段,來實踐自己期欲的倡議呢?」
這不是一己之私,又該作何解釋呢?
*文章發表於【風傳媒--讀者投書】
https://www.storm.mg/article/412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