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Q」、罷免陳柏惟委員的投票,即將於10月23日舉行,
先前始終抱持著不適宜、也無預設立場的前立委顏寬恒,
於九月初表態擔任罷免義工後,頻被外解解讀為「不演了」,
直接訴諸與陳柏惟來個再度直球對決的「終局之戰」。
而國民黨方面,更是在朱立倫贏得黨主席選舉後,
將此役視為奠定自我統治威信的戰役,傾全黨之力加添柴火,
各路要角紛紛齊聚台中,目的就是企盼旗開得勝,
為黨看似分崩離析派系勢力,重新定於一尊。
換言之,整個刪Q罷免行動,縱然其最初的立意何其正當且單純,
只是希冀汰換罔顧人民意志,於國會投票開放萊豬進口,
繼而迎合著執政黨的意志,在相關防疫措施上與主流民意相互悖離,
搭配上一些國會殿堂上的中二發言,在在皆讓人備感其不適任,
依循著罷免的程序,給予選民重新肯認代議士的機會。
但如今,涉入了過多的政治盤算後,
在地勢力的復辟、新任主席的祭旗、在野黨期欲賞給執政黨當頭棒喝…
各種「政治陰謀論」不脛而走,皆讓當初看似合乎公義性的罷免行動,
矇上了一層「為己」的陰霾,甚是可惜。
現階段從各家預測的結果析之,
罷免過關的機會,恰恰遊走於門檻之間,
意謂著攻守雙方只要能夠再找到強化「正當性」論述的柴火,
或許便能成為獲勝的一方。
就同意罷免方而言,
除了持續強攻陳柏惟過往各項「中二」事蹟、將其定位在「草包」的人設外,
更為關鍵的,是如何破除針對「舊勢力復辟」的論述。
畢竟防守方深刻的體認到,自家立委縱然再不濟,
但基於青壯世代對於所謂「地方派系」、「政治世家」刻板印象的厭惡,
只要能夠仿效「芒果乾」的操作模式,
置最大敵人於訴求之前,必可作為最堅實的壁壘,
抵禦來自其他方方面面的攻訐。
換言之,刪Q能否成案,
端賴「不然你要讓顏家重新回來喔!」能否被妥適的化解。
(就像一貫「不然你要選國民黨喔!」相仿,
皆是變相強迫著選民比爛,進而含淚接受勉強的選項。)
綜言之,讓「刪Q」淪為顏家的復仇之戰,實非民主之福,
但為了擔心顏家復辟,而處處忍受「中二立委」的中二言行,似乎也毫無必要。
基此,為了讓行動重新回歸公義的置高點,
讓投票純粹係選民真正檢視代議士的一言一行、以及其是否真能代表自我的政策意志,
籲請大甲顏家應公開向大眾宣示:
即便陳柏惟的罷免案成立,顏寬恒不會投入補選,自家亦不會派出代理人角逐,
讓「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一職,不再是媽祖信仰情感下的禁臠,
而是容有讓選民用心思考,究竟我們需要的,是甚麼樣的委員,才是明智之舉。
一念之間,成敗關鍵,怎麼選,著實考驗著顏家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