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別哭.JPG

「我能扮演好父親的角色嗎?」

「養一個孩子,需要準備多少的預算?」…

類似養兒育女的諸種自問性的質疑,

打從驗孕棒出現兩條線開始,就未曾間斷過。

端看網路上的討論,

似乎500至1000萬不等的費用跑不掉,光是用想的就嚇人,

這或也是許多人望之卻步、選擇不生(乃至於不婚)的緣由吧!

然從另個方面思考,當下普遍低薪化的年代,

窮其一生都未必能掙得上千萬,按理新生兒豈非絕跡,

其實不然,來自於社會各階層的人們,

仍舊猶有和樂溫馨的畫面呈現,

間接驗證了財富或非天倫幸福的必要條件。

 

當然,並非鄉愿的說著「錢不重要」,

畢竟有錢就有更廣泛的路徑選擇,按理應會有較順遂的坦途,

然而對孩子而言,在經濟條件之上的,應有更關鍵的要素,

此或也是在離婚官司爭取監護權之際,法院往往會犯下的謬誤。

總是直覺的以父母雙方的經濟實力,

來逕自論斷歸屬於何方,才能獲得最大的保障,

卻未曾從「愛的深刻」程度關照,由更在乎的那方取得監護,

畢竟,愛是無法量化的,自然也就無從度量。

不妨想像如下情境,

當孩子判給了財富較豐、但慈愛卻顯得稀缺的一方,

一旦其人又組織新的家庭、有了新的成員後,

據此對前任孩子產生了疏離,則還能奢言幸福麼?

恐怕提早離家、乃至於被至親遺棄,都是不無可能的結局。

 

循著財富的邏輯,擴大範疇的看,

當經濟境遇陷入困頓、父母尚且無以為繼的家庭,

無奈的將送予他人認養當成選項,

便很容易的說服自己,「孩子是去了更好的地方」,

相較於跟著自己的窮途潦倒,

當有錢人家的小孩,必然更加幸福有尊嚴。

本於為骨肉的將來打算,如此想法不忍苛責,

但其卻忽略了「唯有至親的愛無可取代」的元素,

雖無意對認養有何偏見,

然終相信不是親生的總是差了那麼一點。

當認養立基在某種需求性的元素(含飴弄孫、傳宗接代…),

一旦原初的欲望降低、乃至於不再需要,

則非親生的孩子,就可能面臨著被遺棄的命運,

又遺棄的結果,最終的去處,只剩下孤兒院。

 

如此形塑出的荒謬弔詭,就其結果,無疑是悲慘的境遇,

但論其原始的動機,卻是何其良善,

單純只是至親在無能為力之際,企盼著孩子去到經濟優勢的人家。

箇中謬誤的關鍵,在於父母合理化放棄親子權利的作為,

以為只要循著市場機制,

將孩子讓給更優渥的人來照料,就會有最佳化的配置,

卻漠視親情紐帶無可割捨的天性,無疑將孩子推往未知的深淵,

或許會有更好的發展,但卻亦可能陷落遺棄的暗黑循環。

既然如此,何不讓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外在環境是好或壞難說,但至少可以確定的是,

天下父母心,對孩子,始終不離不棄。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行銷企劃,

將重點擺在育幼院出身的少女與單親媽媽之間,

令人心碎又療癒的溫情故事。

但事實上兩人劇中的互動,還達不到真摯感人的地步,

倒是從中娓娓演繹著孤兒的不堪境遇,

即便到了生命的最終,卻礙於沒有法定的家人,

只能草率的被處理掉,不禁令人鼻酸。

未知當那些孤兒的父母,見到如此淒涼景象,

還能作出如此狠心讓出的決定麼?

孩子要的真的不多,有媽的孩子才是個寶。

道理何其簡單,

但往往在柴米油鹽的窘迫下,忘卻了親情間的本真。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