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的糖,卻是我的藥」甚或...可能是致命的毒藥!
這是全片最發人深省的箴言,娓娓道出同一件事物,
套用在不同人的生命經驗中,結局往往大異其趣。
作為人,始終擺脫不掉的,是讓自己過得更好的自利慾念,
該慾念無涉於道德利他的有無,而是反訴自我成長歷程的一種驅力。
某種程度,這是正向的力量,讓人們存在著前進的動力,
想方設法的也要促使自我境遇,提升至更良善的階級。
然而,達致彼岸所援引的手段為何,往往便註定了人生路途的平坦或崎嶇,
有時看似萬里晴空的康莊大道,真選擇走下去,卻更有可能是風雲變色的荊棘滿佈,
但人性總是趨樂避苦,當選項中存在著捷徑可選,又有誰願意另闢蹊徑呢?
於是乎,各種寄生於慵懶人性的詭異移民現象,
也就不時的在階級懸殊的國度間上演著,
由劉若英主演的經典電影「少女小漁」,
描繪的正是這種跨國度「移民監」的辛酸。
為了取得綠卡(永久居留權),在五六零年代,多少懷抱著美國夢的少女,
不惜以「假結婚」的捷徑,下嫁給美國阿公級居民,
單單要適應異國的生活習慣已不容易,更況還得與全然沒有情感基礎,
只是工具性存在的人物同住一個屋簷下,個中所衍生的種種衝突情境可以想見。
一旦最初的誘因不復存在,取得了身份之後,您想:
與所謂的「假老公」之間,還不一拍兩散麼?
屆時「郎有情,妹無意」,該怎麼收場,端看本片的演繹,約略可見一斑。
但不禁要問的是,這真是他們想要的嗎?
如果人生重來,是否願意選擇同樣的路徑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但本文最初所點出的箴言,
縱然是宛若特效藥的「美國仙丹」類固醇,或許真可達到治百病的功效,
但其迸發的種種副作用,是否為個人所能夠承受,
一旦抵擋不住藥物的逆流,最終反可能招致無可預期的危害。
無奈,人們總不這麼看,光鮮亮麗的表象就是絢爛奪目,
那怕背後所付諸的代價多麼晦暗,也似乎難敵人們功利性的本性抉擇,
讓悲劇瀰漫著人間,淪為一種宿命的基調。
隨著社會的開明變遷,您覺得類似的情境有任何的改變麼?
所不同的,是為取得身份的假結婚不復存在,
但底心下企盼著「麻雀變鳳凰」「乘龍快婿」的情節降臨在自己身上者,
仍頻仍的上演,甚或成為社會的主流思維。
看著誰又嫁入豪門了,哪個人取了誰少奮鬥三十年,
而後又不時傳來豪門婚變,女婿難敵親生子女的鬥爭,
究其根本,與過往為掙得更好的生活,
選擇「假結婚」的本質,是毫無二致的。
「前方是迷宮,後方是出口」
只要願意退一步重新省視自我的生命軌跡,
或許就會發覺,打從一開始,壓根就不需要淌這趟人生的渾水。
回到電影本身,坦白說,
各種元素搭配頗為精妙,許多梗或也鋪陳得恰到好處,
但與近年來不少香港的驚悚電影相仿的,就是少了那麼點驚艷感。
在每個人浮光掠影的記憶回溯橋段間,其實大致就已猜到情節的走向,
最終果不其然的符合自己的預期,
沒有更多的逆轉梗,讓電影顯得黯淡,
若能將劇情梗隱藏得更加細緻,或許會是部令人回味的佳作。
人們真的會從他者的事例中,學到引以為鑑的教訓嗎?
端看相仿情境的案例宛若輪迴般被報導著,答案已然相當清楚。
就像劇末鄭秀文回想這一路走來的謬誤關鍵,
始終不認為自己當初以假結婚拿綠卡的抉擇是錯誤,
反倒是將罪過歸咎給點破真相的阿Sa,
便可窺見「人性,總是自欺欺人般的執迷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