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比特.JPG

人性、乃至於由其所衍生的「神格」,

就如同格林與安徒生童話般,

有陽光正面的情緒,自然亦存在暗黑負面的忿恨。

然而,基於人類隱惡揚善的習性,大外宣的總是訴諸善良的特質,

而將諸種悖離道德規約的面向秘而不宣,

營造出宛若「人間福報」的承平假象。

 

不過呢,隨著時代的演進,當任何話題都不再是禁忌的當下,

接受人性的不完美、理解漫天諸神亦有屬於自己獨樹一格的情緒,

不再單一性的將之視為祈願膜拜的對象,

導入了更現實的「交易」概念。

換言之,神並非無償的存在,

人們所許下的願望,根本無須一一兌現,

若無等價的祭品期約作為獻典,來個相應不理在所當然,

這似乎成為當代、人們對於神祉的嶄新詮釋。

顯然,神的神聖性褪下,取而代之的,

是一種「販售命運樂透彩券」的概念-

願望是否實現未知,但無論如何,

您都得先掏錢買張樂透彩,方有中獎的資格。

 

本片相信便是立基在前述的發想下演繹,

將大眾所認知的「愛神」丘比特,作了更趨近於人性的另種詮釋;

易言之,邱比特的箭,不單單射向心心相印的情侶間,

對於那些薄情寡義、悖離愛情規則的人們,

也給予相應的懲罰,坐實著捍衛愛情象徵的意向。

該等故事重新改寫了人們對於愛情神殿的印象,

掌管愛情的神祉,並不只是在乎人世間的情愛激盪,

違反著普遍價值下的愛情觀者,同樣不該被祝福,

除非…所獻上的報償是神明所能接受的,然這代價往往是何其巨大。

 

發想極佳,唯可惜後續的劇情鋪陳實在太糟糕,

前半段似將丘比特描繪成專門對付薄情郎的復仇天使,

致使那些愛情浪子皆死於非命。

但其後在回到校園師生劇情後,

它卻成為對抗學子間霸凌情事的工具,

變成只是單純被召喚用來消滅異己的魔鬼。

儘管同樣暗黑,但箇中的諦義顯有不同,

遁入到無理的嗜殺後,電影對於丘比特人設的獨特元素驟然消失,

淪為恐怖電影的泛泛之作,甚是可惜。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