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階段立委選舉所採取的『單一選區兩票制』,

在總數113席中,有73席採單一選區、

34席由比例代表制選任的全國不分區、

以及6席平地和山地原住民選舉區。

回溯當初選制設計的初衷,

學理上普遍認為以小選區為範疇的單一選區,

容易出現長期久任的問題,

復以選區經營須結合中央地方的行政資源挹注,

因而對既有的大黨有著絕對優勢,

制度上存在著穩定兩大黨的趨向。

然而,為求在兩黨之外聽到第三種聲音,

則34席全國不分區議席的設計,便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不分區議席由政黨提出推薦名單,

使政黨對政治負責的態度得以更加落實;

在推薦對象上,為著吸引更廣泛選民的支持,

則兼納具有全國性宏觀視野、

以及針對特定議題有傑出表現的人選,就有其必要。

此舉增加了立法院構成的縱深,

讓議案審議更具有專業智識的牽引,

繼而達到兼顧大黨與小黨參政權利的終極目標。

 

然而,無奈的是,制度的立意雖佳,

但從實際的政治現場觀察,卻顯非如此。

在大黨掌握龐大政治資源、甚或能夠用絕對的執政優勢,

來掌握社會上的話語權,讓小黨有志之士,

縱懷抱著滿腔熱血,然在發聲管道匱乏的窘境下,

或也只能像狗吠火車般的無人聞問,虛擲個人的政治生命。

於是,基於伸張公理大義也好,為求個人仕途發展也罷,

所謂的『政治靠行』現象也就焉然成型。

 

 

我就舉近期面臨要角頻頻退黨衝擊的時代力量為例,

林昶佐、洪慈庸、林亮君、吳崢等創黨元老的離去,

甚或向與時力系出同門的林飛帆直接靠行擔任民進黨副秘書長。

這些人自請退黨的背後,其實都有個共同的理由—

支持蔡英文總統競選連任。

直接「打不過就抱團加入」、入黨靠行的林九萬就不提了,

端看民進黨高層頻頻去到林昶佐、洪慈庸委員的造勢場合站台助講,

相信當初退黨的目的已不言自明。

站在區域立委競選連任的角度而言,做出如此選擇乃情理之中,

畢竟若無豐沛的行政資源挹注,

小黨候選人想在區域選區中殺出重圍,恐怕相當艱難。

 

然而,從一個小黨維繫生存的角度析之,

一旦公開表態支持大黨引領的「母雞」,則在不分區的得票上,

極其容易的在該母雞優先維護自我政黨利益的前提下,

遭到無情的稀釋或棄保,

最終恐走向覆滅、甚或直接被大黨收編的命運,

諸如社民黨召集人范雲據傳已被列入民進黨不分區安全名單,

或就是最好的例證。

 

基此,為了不重蹈2016年時代力量政黨票,

在民進黨「抗中保台」大旗幟的籲求下被邊緣化,

以黃國昌、徐永明為首的時力,

才會堅持不對是否支持蔡英文總統連任表態,

並屢屢於立院中揭發政府未盡妥適的施政,

不再被貼上「小綠」的標籤,希冀走出屬於小黨自己的路,

擺脫大黨話語權磁吸的糾纏。

這是期待著永續經營小黨的修羅之路,儘管艱辛,

但比起仰賴大黨施捨換取政治效忠,顯然要更有骨氣。

而如是的做法,亦較符合當初選制設計的意旨,

畢竟我們所需要的小黨,是得以獨立主導社會議題脈動,

走在主流民意之先的政治敏銳度,

而非跟隨在大黨獨攬政策麾下,跟著搖旗吶喊的應聲蟲。

 

言盡於斯,還是不免要針對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說:

「政黨票投給小黨,達不到5%是浪費選票。」的說法,表達強烈抗議。

不分區議席乃為了廣納社會更多元聲音而設計,

倘若議席皆讓現有兩大黨瓜分,則政治一言堂的趨向豈不更顯明,

這會是我們所希冀的民主社會嗎?

建議他應先去問問同黨的林副秘書長,2016年他是這麼說的:

「沒有人有資格說任何一票是浪費的,

 因為每一票都顯示著選民對政黨或其候選人所彰顯的價值與政策立場的支持,

 每一票也確實都有它在法律上的意義;

 即使未過5%,也都提醒該黨未來如何爭取更多選民的支持,

 其所對應的政黨補助款,也是該黨繼續壯大的資源。」

換言之,選票從來都不會浪費,倒是被迫得含淚投票才更令人扼腕。

(我個人倒是相當好奇林副秘在靠行之後,

   對於前述投票給小黨的見解,是否始終如一,

   由此便可以窺見其與大黨的結合,

   是出於理念,抑或只是基於利益,

   坐實著「換了位置換了腦袋」的官場現形記。)

 

對於不分區議席的競逐,就直球對決吧!

捨棄大黨那些「XX贏,台灣才能贏」的芒果乾基調,

各黨把自我所能夠列舉出來的最佳人選一字排開,

讓人民來檢驗,由人民投下心中最適的一票,

才符合當初不分區設計的初衷。

又誆言國會過半才能福澤披民的說法,

或都只是自high成份居多吧!

畢竟,過去國、民兩大黨不都曾經擁有國會多數的優勢嗎?

又現在執政黨不正是國會絕對多數麼?

然這麼多年下來,

不妨靜下心來回想一下,我們真有過得更好嗎?

若無,請給小黨一個機會,

讓更多元的聲音進入國會,真正實踐制衡監督的理想。

 

*本文同步發表於"風傳媒-觀點投書":

  https://www.storm.mg/article/194033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