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該選擇『我愛的人』呢?還是『愛我的人』?
這問題始終是愛情世界中,亙古論述難清的習題。
當每個人陷入到類似的情境時,心下或總是有著無數折衝的小劇場同時上演著:
上一時刻覺得選擇愛自己的對象,讓人感到輕鬆自在,一種無後顧之憂的快意感;
但下一霎那間,或許只需一個念頭轉變,
就轉而認為沒能選擇底心下最令自己有所悸動的那個人,
終究會是畢生一道抹不去的傷痕,隱隱作痛。
愛情如此來回之間的擺盪著,也讓當事人屢屢輾轉難眠,躊躇不定。
然而,當事人縱然有著萬千個宛若愛情經典般的故事情節,
心下總認為擺盪式的抉擇反覆係屬自然,但可惜的是,
他者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而僅僅從其人行於外的作為,來判斷該人在愛情中三心二意,
而未能窺見個人心下那最為柔軟、最不願被觸及的折衝淚痕。
以電影為例,當主角友人說著戲劇表演者與迷哥迷姐之間為一種互為假面的表現時,
身為粉絲的女主角立刻出面駁斥,認為自己在獻花的當下,真心認為表演者是精湛的,
這內心中的真實想法,唯有個人才會知悉,旁人或只是以個人經驗的臆測,
做出未盡真實的情境還原,頗有揶揄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意味。
承上,對於愛情的解讀,也適合其相仿的,
底心中擺盪於兩人之間的三角習題,個人自覺得兩個都愛,無法割捨其一,
但這在外人的觀感中,
往往難免貼上『三心二意』、『劈腿成性』、『尋找備胎』等負面標籤。
如此互以自我解讀建構人際關係,結果可能互為真、為假,一真一假。
弔詭的是,愛情並不存在一個公正的判準,
無論各方如何去看待該段愛情,時間並不會因其真偽而多所停留,
我們或也只能接受當下所處在的境遇,從中尋找自我的快樂方程式。
要與不要,是否願意與當下的對方攜手一生,都是自我抉擇的自由。
是不是所謂的『真愛』,又或所愛之人根本只是基於一種熟悉,
其實一點都不重要,據此而有所芥蒂、介懷,在愛情的學分中就輸了吧!
就個人的感覺而言,現實社會對於愛情場域,
存在著忠於初相見悸動的『政治正確』,
彷彿只有選擇所謂內心深處的最愛,才是愛情的最高表徵。
殊不知愛情該回歸到本位思考,而非執著於編撰一部蕩氣迴腸的愛情小說。
基此,究竟誰才能夠讓自己過得開心、活得快樂,
才是做出抉擇所應該思考的關鍵因素。
別再管甚麼『初戀最美』、『
沒能與真愛共度一生始終是種遺憾』這些沒有根據的說法,
選擇了就不要後悔,勇敢的愛下去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