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挺獨樹一格的小品電影,
找來了格雷五十道陰影的Jamie Dornan、
以及女星Alice Eve、Jemima Kirke等卡司陣容,
卻絲毫沒有想像中來得精彩,頗為可惜。
說它是部喜劇麼?好似也沒那麼好笑...
但要將之歸類為劇情片,
情節卻也略顯鬆散,就好似對岸的譯名"一塌糊塗"。
不過呢,當中所用以對比愛情關係的傳記與小說譬喻,
倒是讓人有著耳目一新的體悟,算是觀影的小小收穫吧!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透過自傳聞名的Nick醫師,與撰寫小說的Andrea,
兩人在作家聯誼場合中互有好感,彼此發生一夜情。
苦無靈感的Andrea,有意與之進一步發展戀情,
透過戀愛來拯救自己陷入創作枯竭的靈感;
但Nick即便喜歡與Andrea滾床單的感覺,
卻始終希冀彼此僅止於此,無意走入戀愛的階段。
雙方就在如此曖昧不明的情境之下,
持續發展著僅止於床第之間的關係。
不料,Nick自傳當中被認為是核心情節的愛情故事,
經查證之後,被認定為杜撰,讓出版社終止合約,
Nick也等同於自我完結了作家的生命。
相反的,Andrea則將這段期間與Nick發展的多夜情,
原原本本的寫入小說之中,讓作品炙手可熱,
自己則再度榮登最受歡迎的小說家寶座。
對比之下,這未免顯得有些諷刺:
當我們在閱讀名人傳記的當下,
不免對於其中做出常人所不能及的事蹟,感到佩服至極,
從不曾會去懷疑傳記內容下的真實性,
著實讓自傳的作者,有著加油添醋的操作空間,
殊不知我們所景仰的故事,是從虛無被寫成真實的體驗。
相反的,在品味一部小說之際,
儘管明知小說皆為杜撰,但對於能夠將天馬行空的想像,
寫得仿若親身經歷一般的深刻者,總會報以崇拜的褒揚,
又有誰會去料想得到,
那是真實事件被框定在杜撰體例的假象所致。
由此可見,人性中所隱藏的性格,其實都是口是心非的:
傳記訴求本真,
但往往我們所欣羨的橋段,卻是虛構下的情節;
小說本為虛構,
人們卻打從心底的期待其能夠寫出某種真實的感受。
相仿的,對於愛情關係,不也是如此的違心麼?
期待著穩定戀愛的彼此,純然從個人主觀的角度,
去審度彼此該共同妥協折衝的關係,
讓愛情陷入到一種"愛我,就該以我為主"的偏執,
基本上,這與一夜情當中,
在自我意識的主導之下,
雙方都期待著一段不負責任的肉體交歡,
待黎明來臨之際,彼此一拍兩散,又有甚麼不同呢?
相對的,那些只要性不要愛的人們,
總是自以為能夠始終保持在愛情中的絕對優勢,
沒有絲毫的牽掛,也就無需在關係中有所低頭。
但殊不知口嫌體正直,
嘴上說不要,心理或往往是誠實的;
當您真遇到了心儀的對象,
無論是基於性的渴望或愛的牽掛,
歷經一番雲雨之後,那種企盼再相見的籲求,
將不時的在心底迴盪著。
驅使著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卸下自己當初的堅持,
縱然必須在關係之間做出妥協,或也將甘之如飴。
如此一來,即便自我將之定義為"多次的一夜情",
都改變不了彼此相互牽掛,穩定交往中的事實。
愛情,正是在這樣的虛實交錯之間,
才顯得有趣而令人嚮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