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推理電影的藝術,在於如何妥善的將線索一一留下,
但直到結局揭曉的那一刻,尚且無法頓時理解故事的全貌,
必須透過不斷回顧片段的方式,從零碎的情節中去拼湊真相。
坦白說,個人對於如此的"藝術"並不表認同,
總覺得釐清電影的故事,本該是劇作所必須肩負的責任,
將責任轉嫁至影迷的做法,或許帶給人們新穎的創意感受,
但在思考邏輯各有不同的情況下,
最終所得出的詮釋,顯然也將存在著截然差異。
可能這正是劇組的陽謀吧!
將串聯各項線索的主線抽離,
讓人們隨自我意識串起不同風貌的敘事,
藉以帶起討論的風潮,使電影顯得更加不凡。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女警探皮帕接受童年摯友柯妮莉亞母親的委託,
要重新調查14年前自己女兒失蹤的事件。
當年皮帕與柯妮莉亞一行人前往山中旅遊,
在夜間前往酒吧、返回住宿地之後失蹤,
警方後來在附近地區拾獲柯妮莉亞的項鍊,
正逢該出火山爆發之際,故將全案以死亡簽結。
當皮帕重啟調查後,包括自己在內的關係人,
其實都曾在過程中有所隱瞞,而其背後,乃是受到警方的誤導所致。
經過幾番追查,原來柯妮莉亞當年在酒吧被人蛇集團擄走,
輾轉的成為風塵女子,並進而從事起老鴇的行業。
當重新歸來、以復仇之姿齣戲的柯妮莉亞,
不滿摯友們並未因她的失蹤而悲傷,反而繼續平靜度日,
皮帕隨即反駁,聲稱該起事件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從電影的風格上來看,本片像極了"龍紋身的女孩"系列作,
基此,循著該理路去串聯各種零碎線索與對話,
個人認為,當年一起前往酒吧的五位女孩,
其實都曾經被載往人蛇集團的巢穴,
(電影顯示五人皆喝得爛醉,沒理由放過她們,
並且片頭皆在人口販運份子的車上...)
但可能只因著柯妮莉亞是處女,才被人蛇集團賣往海外,
其他人則可能僅在當地從事性服務、抑或是即時被警方所拯救。
(劇中提及皮帕曾經接受過某種輔導與治療...)
再釐清皮帕與警長的關係,個人認為,
警長應該在審訊之後看上皮帕,並相中其急欲尋找柯妮莉亞的心態,
以訓練成為警員為誘餌,央求她以性服務來交換。
(在審訊當下,警長直接要皮帕叫自己的名字即可...)
又警長的角色為何呢?
他應該本來就是人蛇集團的一員,在警察界作內應,方便吃案,
這也是為何他急著將柯妮莉亞失蹤案簽結、並且阻撓重啟調查的原因。
究竟,生理的傷與心理的痛,哪個更令人煎熬呢?
柯妮莉亞始終對摯友們當年的離棄,讓自己淪為男人的禁臠耿耿於懷;
但皮帕那種對摯友感到愧疚,認為因著自己背叛導致他人不幸的痛楚,
到底誰辜負了誰呢?
坦白說,當年都是孩子的她們,
將責任歸咎於任何一方,豈不是都太過於沉重了麼?
真正需要責備的,始終都該是社會集體對於性的畸形渴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