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聽電影名稱,霎時會以為是部恐怖片,
但其實片名的概念,大概就是來自於『吃腦補腦』的俗諺,
希冀透過吃進自己所稀缺的物質,補全個人所未盡完美之處。
即便名稱發想再簡單不過,然已達到吸引閱聽大眾關注的目的。
文創嘛!需要的不就是這般的關愛眼神麼!
所謂『舊瓶裝新酒』,同樣能夠達到絕佳的成效。
接續的,在成功邁出第一步後,所接軌的,便是日本電影圈最為擅長的校園小清新風格:
搭配著帶有秀靈之氣的濱邊美波、以及中生代性格男性小栗旬,將電影提升至經典的境界。
儘管故事本質有些老梗,延續著日韓一貫的罹癌悲情風,
但電影打從第一刻開始,就沒打算走催淚路線,
反而以準校園喜劇的橋段鋪陳,讓全片觀賞下來顯得輕鬆有趣;
對比最終主角逝去的惆悵與寂寥,箇中遺留於心底的,是無以復加的失落感。
兩極化的對比敘事,操作得恰到好處。
『蜿蜒的人生,就好似圖書館中的書籍被隨機上架一般:
或許令人失去了索書的經常指南,但當您拐個彎、無意間偶遇該書的那一霎那,
感動將會是前所未有的。』
這是故事中的女主角,一再告誡男主角的人生箴言。
罹患絕症,錯亂了自己原有的美好願景,但就像上錯架的書,
如果不是因著這層緣故,也就不可能體驗不期而遇的那份悸動。
試想:倘若女主角未曾罹患絕症,則按其父母所為其規劃的完美人生:
升學、升學、就業、戀愛、結婚生子…
在生命的軌跡中,根本就不可與活在宛如平行世界中男主角交錯,
更遑論表白、進而談一場純純戀愛的可能了。
若她得以選擇、得以在健康與邂逅之間重新來過,
其是否會欣然接受這樣的安排,我無法臆測;
但能夠確信的是,對於彼此那段雋永的戀情,她是今生無悔的吧!
弔詭的是,儘管女主角罹病將死,但其最終卻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意外,
這無疑點出了「人生如此無常」的訊息。
(說實在的,我覺得應該讓男主角死於意外,
藉以強化前一刻健康的人生,下一刻亦可能驟然逝去,
對照罹病的女主角,此間的落差將益發強烈)
人生就是隨機的存在著,誰都不知道下一分鐘將飄向何方,
既是如此,若旅程中遇有點滴的愛苗,
有愛…就放膽去追吧!把握當下,才是面對隨機人生的豁達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