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常吃的粉圓,芋圓,黑輪,甚至於今日傳出來的火鍋料,
被驗出違法摻入了"順丁烯二酸",吃多了恐怕會傷腎.
其實類似的食品安全新聞,也不是頭一遭了,只不過大家總是學不會,
還是繼續的讓許多黑心食品到處流竄.
(追根究柢,我想應該是罰則太輕的緣故吧!
引致於在面對暴利的時候,相對於低風險的罰則,
廠商才紛紛肆無忌憚的選擇鋌而走險)
說實在的,我一點都不覺得那些辯解的相關廠商無辜,
就像他們自己也說了:提供原料的廠商,是以低於市價頗多的價格供給,
在一分錢一分貨的不變商業定則下,絲毫對其成分不存在著任何的質疑,
這才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
居然還有臉大言不慚的說著自己也是受害者,真是令人做噁!
從最早的三聚氰胺,到塑化劑的風暴,再到現在的毒澱粉事件,
就在今天,又在最新一期的<<今周刊>>,
看到醬油也出現了添加超量"單氯丙二醇"的有害成分.
不僅讓我想起了許久之前,看過一篇部落客寫的文章:
他提到自己在參加烘焙大展的時候,看到滿滿的都是化學藥劑的攤位,
一時不察,還以為自己是來到了化工化學大展呢...
這樣他嚇得再也不敢吃市面上所販賣的任何麵包.
我覺得,他的觀察一點都沒錯,
撇開一些化學藥劑是否有害不論,從最基礎的健康角度來說,
在自己親手製作麵包的過程中,就可以深深的體會到:
市面上那些香噴噴的麵包,至少都加了為數不少的無鹽奶油,
才會有著那麼鬆軟的口感,以及奶香四溢的效果,
而吃多了這些黃油,長期下來,對於身體的心血管系統,絕對是個沉重的負擔.
當然,真要說起來,這也不是在科技化下才有的常態,
所謂的黑心食品,早在幾十年前可能就已經普片存在的.
記得爺爺以前說過,過去他在醬油廠做事的時候,
他發現醬油廠會為了讓色澤更紅潤,更鮮豔,居然加入了鐵鏽水來調色,
讓他自己對於坊間的許多醬油,都儘量少碰為妙.
可見得不是現代商人才黑心,黑心,儼然已經是行之有年的慣例了.
在現代政府無法有效的控管食品安全的情況下,
唯一的辦法,也只能夠自求多福.
說實在的,真想要遠離這些黑心食品,也是挺簡單的,那就是:
儘量吃一些原始味加工的第一手材料,
越多的後製與烹調,只會越增加毒物添加的風險.
換言之,我們該享用的,應該是"食材",而不要是"食品",
一旦有"品"字出現,其所首重的,就再也不是健康優先,而是銷售取向:
為了誘發消費者購買的慾望,必然添加許多增加香氣的香料,
為了滿足消費者挑剔的味蕾,必然添加更多加工合成的原料,
為了便於食品銷售過程中的保存,必然添加非天然的防腐材料....
這些添加,其實本都不是原始食材中所存在的,
而這...就是食材與食品之間的差異了.
綜言之,
享用食材,順應的是自己的養生邏輯,健康與否,自己掌握;
吃進食品,服膺的則是廠商的商業規則,金錢至上,誰管你黑心不黑心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