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多少是受到光榮遊戲公司(KOEI)所出品的日本戰國時代系列電玩的影響,

對於日本往昔的武士及忍者等兵種,總有著相當綺麗的想像:

刻板印象中,武士都是身著華麗鎧甲、手持偌長的武士刀、駕著披上彩段的白馬,好不威風;

忍者呢,則是為求顧全主子的安危,宛若水鬼一般的神出鬼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然而,先前在看過真田廣之主演的"黃昏清兵衛"後,看到了武士生活的日常,

尚且都還必須為了三餐的溫飽而掙扎,為照顧一家老小載浮載沉著,

或許風骨依舊高風亮節,但箇中所展現出來的氣勢,顯然與印象中大相逕庭。

又在觀賞本片之後,先前對於忍者俠義的形象,驟時蕩然無存,

從來沒想過忍者的本質竟是如此貪婪,無怪乎被稱為"虎狼之族",

原來並非對於逐鹿中原有著強大的企圖心,而是完完全全展露"向錢看齊"的風範。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改編自和田龍的歷史小說,重新詮釋日本"天正伊賀之亂"的歷史橋段。

故事描述織田信長在天下佈武接近完成的時刻,在攻克伊勢地區後,最後剩下以出產忍者著稱的伊賀。

信長派遣次子信雄前往處理招降伊賀之事,並一再叮嚀千萬不可貿然正面對決,

但信雄卻在遭到忍者首腦們(十二評等)詐騙後,耐不住性子,決定以優勢的武力,一舉攻下伊賀。

聽聞織田大軍將至的忍者們,知道十二評等給不出像樣的薪餉後,

紛紛決定放棄故鄉伊賀,遠走他鄉討生活,

致使真正能夠出戰的忍者,寥寥可數,讓伊賀軍陷入空前的苦戰。

其後,在最強忍者無門,手持寶物小茄子茶罐,確保薪餉無虞、而且還能依戰功敘薪的前提下,

忍者們集體回心轉意,重新整裝待發的返回戰場,讓戰局瞬時扭轉。

然而,在大挫織田軍後,無門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切都是十二評等的陰謀:

為了讓伊賀忍者更具有商業價值,讓各方願意出更多的酬金租借忍者,

才刻意的輕啟戰端,藉以打響伊賀的名號。

失望之餘,終使其離開伊賀,自己過起浪人的生活...

  

究竟這個號稱即便是"大魔王"織田信長也無法征服的國度,

到底是真有本事呢?還是一切都出於僥倖?

我想,電影的最終,無疑給了最清晰的答案:

倘若連向以自我大和民族優越性而感到自豪的日本人,都自認為身上流有虎狼之族的血統,

覺得正是展現著忍者實事求是(向錢看)的特質,才造就了日本當今的富庶榮景。

顯然,對於向來被批評為勢利、自私、毫無國家意識的功利取向,

至少在故事作者的評價中,始終還是相當正面的。

 

這也難怪,從根本人性的角度出發,我們做著任何行動的背後動機,

若非為"利",就是為"名",又名利之間,往往都是交疊發生的。

換言之,希冀將個人的潛能發揮至極限,则最終的驅力所在,

除了"向錢看齊"之外,還真找不到其他的選項,

更況在各該選項當中,從來就不會有"為國捐軀"等訴求死後桂冠的無償價值。

類似的愛國意識,在承平時期頗為受用,藉以透過國家至上的意識植入,

讓人民即便不滿意當下的境遇,也會在顧全大局的思維下,甘願做點對國家社會具有貢獻之事。

然而,一旦國家面臨存亡、個人遭受家破人亡的威脅之際,

原初用以安定心靈的愛國神話驟然消失,剩下的...也就自然回歸到最原始的逐利心態,

在未能看見明確承諾的實質利益之前,試問誰還願意為國家賣命呢?

這或許正是當前募兵制與傭兵制所面臨的兩難困境:

儘管得以招募到更為專業精良的戰士,但真要遇到上前線打仗之際,

會否因著保家為己而臨陣退縮,我想的確是個未知的大問號吧!

 

回歸到職場的戰爭,諸如忍者般的向錢看齊,乍看頗為市儈、缺乏人性,既冷漠又無情,

然而,一旦您所面對的慣老闆,是類同於電影中上忍十二評等的老謀深算,

為求追逐利益極大化,尚且不惜犧牲麾下成員的殘忍無道。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藉由等同的自私自利,做為制衡資方的神兵利器,

才不致於在工作的過程中,有著絲毫不對等的勞力剝削,

無疑是自我保障、同時也是杜絕慣老闆的最適途徑。

換言之,想要提升台灣的勞動條件嗎?

學學日本忍者,從來不在薪餉上吃虧、從不做功德的態度,那就對了!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