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關係瀕臨破裂危機,尤其是在他者介入的情況,
絕大多數的究責標的,總不免指向第三者,
先入為主的認為,就是在他們的極盡所能的魅惑之下,
才導致了雙方感情面臨考驗。
意謂著倘若不存在第三者的前提下,
彼此的甜蜜關係能夠一如往昔。
然而,真是如此麼?我個人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或許肉體上的出軌,可能起於致命的情慾誘惑,
但那種激情終究只會像是曇花一現般的瞬間消散,
真要到了因此而想著悖離家庭倫理觀,
與配偶論及離異的地步,顯然早在第三者介入之初,
彼此的愛情就走在了顛簸的道路上,已然看見盡頭了吧!
換言之,感情的破裂,問題癥結根本不在於第三者是誰、
甚或根本沒有第三者存在,同樣可能面臨彼此分手的際遇。
第三者充其量像是一個觸媒,
促使得自己去正視沉疴以久、卻絲毫不敢觸及的根本問題,
許一個重新檢視人生歷程的機會,容有再一次做出選擇的勇氣。
當然,我無意去挑戰傳統的婚姻地位與價值,
但總是不免覺得,僅僅為了守住那一紙婚約,
而縱其一生的奉獻自我在非情願的事務上,
卻感到不到對方一絲一毫的感激之情;
則在付出與報償無法對等之下,究竟繼續守住那份誓言,
是為誰而戰?為何而戰呢?
並不是藉此鼓勵著大家勇敢去縱情逾矩,
只是單純的認為,既是有緣走在一起,
何妨給彼此多一點尊重,多一份傾聽,
讓雙方都可以走在自己所欣羨的婚姻道路上,
則人生也就不需要憑藉著遇見意外花草而驚喜,
因為,幸福早已俯拾即是。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邁入中年的家庭主婦艾妮絲,
幾乎將自己的時間都奉獻在經營家庭生活之中,
但家人們種種漠視其貢獻、將之視為女傭般角色的結果,
讓她心中多少存有那麼點抱怨與哀傷。
偶然的機會,在她生日當天,收到一副拼圖,
勾起了往昔熱愛拼圖的回憶,
頓時讓拼圖成為自己的生活重心。
很湊巧的,艾妮絲在購買拼圖之際,
看見勞勃公開徵詢拼圖隊友的廣告,
兩人因此一拍即合,在拼圖搭檔的默契中暗生情愫,
讓艾妮絲重新檢視當下不存在自我的生活方式,
透過各種"不合作運動",希冀讓家人們懂得重視自己的諸種感受。
最終,看著家人逐漸有所轉變,
艾妮絲一度心軟的拒絕勞勃出國比賽的邀約,選擇繼續經營家庭。
但或許心中那渴望已久的自由,已然像星火一般,被熊熊燎起,
無法遏止的自我欲求,終究還是讓她毅然離開家庭,
朝著個人更嚮往的生活方式前進。
坦白說,電影最終的結局,取決於編劇個人的價值信仰:
究竟是家庭觀念為重,抑或是個人自由優先呢?
艾妮絲始終躊躇不定的,正截因於心中的兩種價值相互折衝著...
或許自己始終立基在家庭的視角吧!
總覺得丈夫願意為了家庭,聽從了艾妮絲的建議,
將心愛的渡假小屋出售,作為孩子們的教育基金;
又兩個兒子也不再盲目的生活,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並開始懂得尊重媽媽自己的生活選擇。
種種的轉變,都該讓作為母親的艾妮絲,
感到欣慰而願意留在家庭繼續共同打拼才是。
沒有想到的,終究溫馨的親情,還是敵不過瞬間迸發的愛情,
讓她還是願意拋下一切,重新找尋自己的幸福價值。
顯然編劇終究還是希望去褒揚女性、尤其是家庭主婦們,
自我決定生活模式的重要性。
但站在道德倫理的一端,在家人們都未犯下悖離倫常的過錯,
甚或都是汲汲營營的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的情況下,
艾妮絲的作為,的的確確也是難以被原諒的出軌情事阿!
特別值得一提的,劇中飾演艾妮絲的凱莉麥唐諾(Kelly Macdonald),
著實完美演繹了中年主婦所特有的韻味。
將一個重新遇見愛情、渴望重新出發,卻有心繫家庭經營的多重情緒,
藉由傳神的神態表露無遺,可說是讓這部小品電影更增添亮點的元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