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吳宇森導演的印象,多半仍停留在"英雄本色"的小馬哥身影,
以及經典的鴿子飛翔,和宛若電玩"麥斯潘恩"(Max Payne)的慢動作暴力美學。
記憶中,吳導的電影側重於江湖刀光劍影的廝殺動作戲,而較少在劇情上有著蜿蜒曲折的情節;
由於自己並不喜好動作電影,因此對其影片也就少有涉獵。
難得本片找來了神探伽利略"湯川學"福山雅治領銜主演,
某種程度將電影帶入了推理解謎的新元素,讓戲劇除了肆意縱情的槍炮漫舞之外,
在情節的縱深上,也提升至與過往截然不同的高度,可謂之為吳宇森導演超越自我巔峰的另個傑作。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西村壽行的小說"涉過憤怒的河"(君よ憤怒の河を渉れ),
故事講述一名任職於國際著名藥廠的律師杜丘,
於自己離職的惜別晚會後,涉入到一宗殺害公司女同事的案件,
由於杜丘自認為遭到構陷入罪,因此選擇逃離現場以釐清真相。
另方面,負責緝捕杜秋的警探矢村聰,憑著沉著老練的辦案經驗,
儘管多次掌握杜丘的行蹤,卻在質疑著整起案件真相的情況下,
屢屢示意其逃脫,甚至最終選擇相信杜秋是清白的想法,與之聯手展開對真相的調查。
最終發現整起事件乃起源於藥廠麻醉新藥的開發案爭議:
原初所研發的麻醉特效藥,在藥廠高層的突發奇想下,
認為其可以用作戰爭中提供給士兵施打,繼而使其忘卻疼痛,
得以持續的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發揮其最大的潛能,直到體能耗竭為止。
而杜丘與一干關係人正是陷入到該案件的糾葛當中,才會引來殺身之禍...
先說說對電影的感覺吧!
前半段真令人有著激賞驚艷的感覺,除了見到"奇皇后"河智苑扮演殺手角色的俐落身手外,
福山雅治亦再次展現出"伽利略"的丰采,在分析案件的過程中,有條不紊的理出頭緒,
與"湯川學"相比起來,大概只差沒有順手拿起紙筆胡亂塗鴉的姿態吧!
只可惜,種種前半段所架構出來的懸疑氣氛,
進展到了後半段急轉直下,非但真相謎底顯得稀鬆平常,沒有太出人意表的結局,
同時推理解謎的戲碼也驟降,完全回歸至典型吳氏槍林彈雨的暢快感。
喜愛吳宇森導演的風格者,自是能藉此重溫過往的榮光,
然期待著有著更開創性格局者,恐怕就有那麼點小失望囉!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向來就是科技發展的不變箴言。
一件新興的創新產品,其貢獻不在於自身,而是端賴人們將之運用至哪個場域而定,
就如同嗎啡與海洛英等毒品,本也是作為醫療止痛的用途,
怎會料到今日竟成為荼毒青少年最劇的毒藥呢?
如此"藥"與"毒"皆稱為"Drug"的情境,在本片中同樣適用:
麻醉特效藥,原意是用於為病患止痛,使其能容有更舒適的休息品質,這是從正面的觀點運用之;
相對的,倘若從反向角度思考,一旦疼痛得以驟然舒緩,就代表著人得以不畏懼疼痛,
而能夠繼續讓身體貢獻在所面對的各種工作場域當中,反淪為奴役人類的毒藥。
由此可見,創新研發背後的目的性,顯然是最重要的指引方針,
儘管當代並不喜歡談論事物的目的性,總認為應然的目的,是形而上的道德規範;
但假若沒有著目的性的制約,任由科技研發出未被賦予社會功能性的產物,
則一旦落入到由有心人士來加以定義其目的時,後果將不堪設想。
相信如此的科技倫理,該是每個研發人士所應該念茲在茲的道理吧!
(竭誠歡迎您加入我的粉絲頁,一起聊聊關於電影的二三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