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今年初觀賞過一部頗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國電影"記憶大師"(Battle of Memories),

故事敘述在未來的世界中,人們得以將悲傷難過等負面記憶取出儲存,

僅留下美好的記憶,只待有必要之際,可再重新注入儲存的記憶.

不料,一次的操作上的陰錯陽差,主角被植入了他人儲存的記憶,

據此產生出各種幻覺,在種種平行的記憶中,陷入到迷惘的狀態.

當時,直覺得這故事架構頗佳,可說是相當具有新意的構思,直認為中國影界還真是有創意.

然而,在看過這部2014年,由日韓合作推出的電影後,

雖不知彼此間是否存有模仿的關係,但若要說完全沒有參考,我個人倒也是不怎麼信就是了.

(就如同中國2014年頗受好評的"催眠大師",

 其實與美國電影"記憶偵探"的核心情節,便有著幾近吻合般的巧合.)

 

不過呢,天下文章總是一大抄,又或者援引改編"食神"的薛家燕所說:

"拍熱門電影嘛!不就是你拍甚麼,他就拍甚麼,抗議無效..."

畢竟會引發影迷們熱議討論的故事取材,大概也不外乎就是這些吧!

就本片的故事聯想而言,第一時間令我想及的,除了前述的"記憶大師"外,

尚有電影"猩球崛起",以及東野圭吾的小說"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

(以下有雷)

劇情講述一名研究治療阿茲海默症(老人痴呆症)的科學家,

研發出以病毒儲存記憶的方式,希冀透過將記憶先行取出,

待日後罹患病徵時再注入病毒,讓記憶得以據此重新增長.

不料在其目睹了所長殺人的情況下,遭所長注入亡者的記憶病毒,

使其同時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記憶,平行交錯的編織出新的記憶軌跡.

在一步步抽絲剝繭過後,真相大白之際,卻又無奈的面臨到病毒的副作用,

讓他近一年的記憶再度喪失,等同於人生重新啟動...

由上的故事觀之,

是不是與猩球崛起中,凱薩注射用以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聰明藥頗為類似呢?

又或在"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中,主角同時擁有著兩套記憶,彼此間傾尬著,

在釐清真相之後,才發覺記憶的背後,乃為了掩蓋一年前的悲慟回憶.

彼此故事間的雷同程度,不可謂不高矣!

而從本片所呈現出來的,其實正是當前生物醫學所面臨的問題:

諸如生物科技等相關產業,往往需投入龐大的經費進行研發,

基於成本效益考量,難免存在著產品推出時程的壓力.

因而在某項藥品或療程,尚未完全得以證明其無副作用之前,

便得因著商業的理由而被迫推出,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此侷限在傳統"投資經費--產出效益"間的發展思維,

是否合宜,相信會是未來生醫科技永續發展所亟需思考的定位問題.

就拿電影的案例來說,阿茲海默症在於忘卻過往的記憶,

而主角所研發的病毒,儘管得以短暫的恢復患者的記憶,

但在一年過後,卻依舊會喪失此間的記憶,等同於人生還是必須重新開機,

這本質上與阿茲海默症,又有甚麼差別呢?改變了甚麼呢?

顯然在療效與副作用之間的取捨,著實考驗著每位專業的醫藥研究者.

 

自己最近正在閱讀東野圭吾的作品"操縱彩虹的少年",

事實上發想與生醫研發者的抉擇是相仿的:

故事中的天才少年光瑠,研發出一套能夠用視覺來享受宛如音樂饗宴的"光樂",

讓人們看得是如癡如醉,充滿活力,但若間隔一段時間未能再次看見,便會渾身乏力.

據此引發出兩種爭論:

青少年們咸認為光樂是新世代的革命,是一種光明的象徵;

家長們看著青少年看不見光樂的萎靡模樣,便認定其與毒品的危害無異,

都是用以控制少年,荼毒少年的致命玩意.

究竟如何根據光樂的優劣點,去為其做個明確的界定,

和生醫科技抉擇於療效和副作用之間的躊躇難決,不也是頗為相似麼?

 

延伸閱讀:

催眠大師 (The Great Hypnoti)--沉睡在底心下的痛,奢談放下--[心硯影評]

記憶偵探(Mindscape)--中國2014夯片"催眠大師"的靈感原作?--[心硯影評]

記憶大師 (Battle of Memories)--[心硯影評]--刻骨銘心的事,往往是悲喜交織的

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東野圭吾--[心硯書評]--謊言說了一百遍,自己都信以為真了

猩球崛起2:黎明的進擊--懂得諒解,才有談信任的可能--[心硯影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