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情況下,諸如理財,職場,命理,宗教,心理,勵志類別的書籍,我是不喜閱讀的,
原因很簡單,除了各該類別書籍素質參差不齊,
甚或有許多還是富豪名人"買榜式,花錢搞形象"的準廣宣品,讀來一點價值都沒有.
更多的情況,則是這些書籍在閱讀過後,往往會出現一種:
"蛤!就這樣結束了喔..."的失落感,
會發現當中所言所論,幾乎就是你我都懂得基本常識,
畢竟在當代資訊爆炸的年代,各領域作家所撰寫的,
大概也就不出自己所吸收所分析的各種現勢,
因而才會在想多了解一些的情況下,看著類同知識的書籍,而感到有些不值.
不過呢...因著工作的緣故,必須不時的吸收新的勞動情勢資訊,
因而以聳動標題"就業的終結"為主軸的本書,便成為自己好奇,並期欲涉獵的標的,
終究還是想了解的是:
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現今的工作型態會如何被扭轉?
然而,閱讀結果多少還是有些失落的,因為在傳統工作被取代的論述上,
大抵也就是一般大眾都瞭解的現勢,頂多是舉了一些具體的例子為證,
並未提出更具有創見的說法.
當中反倒是在鼓勵創業的面向上,有著較多篇幅的著墨,
其認為在現今世界普遍低薪化,薪水凍漲停滯的情況下,
倘若評估到創業的淨利成長,是可以高於一般上班薪資增加幅度的話,
則理應該有更大的勇氣,跳脫傳統就業窠臼,勇敢的出來創業.
當中同樣列舉了許多成功創業的案例,
但事實上,多少還是流於歌功頌德,隱惡揚善之嫌,
畢竟比起成功創業,失敗者顯示更是多不勝數.
如此給予年輕人一種不切實際的創業夢,是否合宜,我想還是有待公評的.
倒是在閱讀本書之後,讓我想到了另一個有必要深思的命題:
企業界一般咸認為就業與僱用模式,應該服膺著世界的勞動趨勢,
以便在擁有著同等競爭力的前提下,有著更為公平的貿易競爭基準點.
因此,在生產自動化與人工智慧科技漸趨成熟的當下,
以更為彈性化的僱用,使就業更加機動性的趨勢,也就日益的明顯.
站在資方的逐利思維,這樣的變化頗為合理,
但若以國家的角度來看,真能單純跟隨著所謂世界的潮流,
便據此作為放寬就業政策的根據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國家政策宛若廣大勞工的防護罩,本就應以勞工權益為宗,
徒然的與資方一同喊著世界趨勢,接受了傳統就業模式即將終結的事實,
擺明了坐以待斃,甚或不惜降低勞動條件來回應世界勞動情勢的彈性化,
基本上,都是讓人匪夷所思的作為.
誠然,或許一如書中所言,傳統長期僱用的模式顯然已經走到了盡頭,
但我並不認為因此就該走向SOHO族,獨立創業的理路.
儘管如此,懷抱著創業的心態或還是得經常性的維持,
也就是在既有的工作崗位中,培育自我開創職涯的能力,
以便於他朝面臨勞動局勢的變動時,
可以游刃有餘,隨遇而安的勝任下一場職場戰役,
相信這樣的態度才是更為重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