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寡婦.png

二戰期間各國軍備競賽之慘烈,成為當下戲劇創作的絕佳素材,

在那個零和的年代中,只要戰力能夠比他者多上一籌,則勝算自然也高一些。

當正規軍的發展已臻至極限,進一步向外尋求超自然力量,亦時有所聞,

如電影「法櫃奇兵」般的秘寶追尋,也就蔚為風潮,

但那終究流於虛幻,真正傳說成真的又有幾凡呢?

於是,人們不得不又將目光回歸到人類本能身上,

進而才會發想出「絕對服從」的「死命必達」大絕。

 

電影中對於黑寡婦們的養成教育,

與傳說中希特勒用以訓練死士軍團的手法相仿,

藉由從小灌輸特定的意識型態思維,藉以養成其所希冀的人格模樣,

殘暴、冷血、卻異常服從上級的領導。

過程中學員們或難免與自我本心產生激盪的折衝,

只需再施予些「糖衣毒藥」的化學效應,

便能使命必達的、罔顧自我安危,也要竭盡所能為領導捐軀,

此等憨勇,讓人瞠目結舌。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黑寡婦組織藉由養成教育來培育專門暗殺各國政要的美艷殺手,

從小便安排特務組成假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不時灌輸孩子們特定的思維,

企圖將其馴化為領導所想要的模樣,而黑寡婦娜塔莎正是生長在其中的女孩。

然在身經百戰、感覺到疲憊厭世後,選擇離群索居的隱世生活,

無奈,一項得以讓女孩們甦醒、不再受組織掌控的神經藥品,

輾轉由反叛者交到其手中,讓她不得不再次盛裝出擊。

 

之後,她找到了昔日假扮父母的特務,講述著黑寡婦成員們的養成教育,

那是一種迷惑自我神經傳導訊息的毒素,一旦指令傳遞下去,

即便要學員們自我了斷,亦不會猶有絲毫的猶豫。

但令人憐惜的是,當初學員們若不是加入組織,

就只是流浪街頭、無人疼惜的棄兒,

下場會否更加淒慘,沒人說得準,總是坐實的就是悲情人物。

但英雄大作不容有正邪之間的質疑,對抗復仇者聯盟的就是萬惡,

在知悉首腦的秘密基地原來隱藏在雲端之後,

偕同往昔特務家人的助拳,一舉攻破敵方大本營,

解放了組織內所有黑寡婦的靈魂,放她們重獲自由新生。

 

唯一能夠突破絕對服從的,只有被療癒的人心。

被刻意馴化的人性,難免充滿著暴戾之氣,

總是以怨懟在端看世事的發展,尤其諸如黑寡婦們這般坎坷的身世,

心下蘊藏的相對剝奪感,也又益發強烈,

凡事從「黑暗面」審度,也就絲毫不意外。

然而,即便在如此驟黑的環境中,

當情感降臨、流露出真摯的愛與關懷,誘發出隱藏在心靈深處的本真,

使其體悟到屬於人性中最為光明的共通元素,

藉以同早已根深蒂固的仇恨價值相互激盪,

最終才能徹底拋下成見與執念,回歸到自我的本來面貌。

 

我想,這對於曾經位居正邪組織要角的娜塔莎而言,應該最是有感,

正義與邪惡,都只是被特定意識型態包裝後的念頭,

本質上都是相互為戰、性喜殺戮的,唯有跳脫出正邪兩極化的窠臼,

重新站在作為人的角度發想,才會驀然體認到:

世界,從來都不是藉由正邪、是非作為分野,

而是得從「愛」的體悟出發,

懂得不吝惜的對人類付諸愛與關懷,才是值得想望的絕對真理。

電影選擇不將復仇者聯盟的任何要角帶入到電影中,

相信正是基於這樣的立基點,

畢竟,發掘愛的修羅路,還得端賴娜塔莎自我的覺悟才能達至。

 

儘管沒認真的追「復仇者聯盟」的系列作,

但將本片視為單獨的電影,其實也相當精彩。

東歐的風情、搭配上二戰時期諜報片的風格,

當然也少不了史嘉莉喬韓森的精湛演技

(雖然覺得她都是一號表情,

 但一顰一笑、舉手投足,就是風情萬種),

都不失為科幻片的佳作,娛樂性十足。

 

最後,還是免不了「政治腦」一下,

倘若「絕對服從」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絕世神兵,

那是否每個時代的當政者,都希冀掌控如此威力強大的武器呢?

端看當前的政治操作,不分朝野、無止盡產製懶人包圖卡的背後動機,

不正是期盼喙養人民成為從不質疑、使命必達的言論死士麼?

諸此技法就像「魔戒」般,雖不道德卻好用!讓為政者始終難以忘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