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森林的故事背景,
係援引日本"深澤七郎"的小說"楢山節考" (Ballad of Narayama),
敘述在戰後飢荒時期,日本老人為了節省糧食,會選擇在年老之後,
自己主動上山等待死亡,以把有限的資源留給下一代.
電影透過這樣的背景鋪陳,將該片森林化為令人聞風喪膽的禁區,
謠傳凡進到森林者,最終都會以自殺的命運告終.
然而,女主角為了找尋失蹤的雙胞胎妹妹,不得不進到森林中探索,
據此而迷亂了自己的心智,惹來致命的殺身之禍.
坦白說,儘管各界對於本片的評價普普,
但我個人覺得,裡頭的幾個元素,是我認為靈異片當中所不可或缺的:
首先,是片中點出了"鬼"(Ghosts)與"幽靈"(Yurei)的差異:
"鬼"是隨機而無形的存在著,在某個偶然之間,
每個人皆可能撞見素昧平生的鬼...
換言之,鬼完全是可能與個人因果關係無關的異次元物質.
而"幽靈"則截然不同,它內生於個人的心靈深處,
當人生面臨低潮之際,"幽靈"便很容易從底心的黑暗深處竄出,
繼而取代個人的理性,而陷入截然的迷亂情緒當中.
簡言之,"幽靈"某種程度可說是一種"心魔",
也有點類似"星際大戰"(Star Wars)當中所謂的"Dark Side".
一旦"幽靈"的前提假設成立了,則故事便可從截然的裝神弄鬼,
導向是基於心理因素所引致的著魔情境...
復以森林所可能瀰漫著瘴氣混淆心智,
皆可以更加合理化的,把本片詮釋為是一種心理障礙的過激表現.
(我個人向來認為,裝神弄鬼的電影太無厘頭,
倘若沒能有著更加合理的解釋,鬼片往往容易流於虎頭蛇尾的操弄)
其次呢,本片點出了另一個心魔所在,那就是"猜忌":
原先女主角感受到同行夥伴的誠意,認為其有心在協助找尋自己的姊妹,
不料深夜鬼魅的一句:"千萬不要相信他的話",
讓她不禁開始對夥伴起了戒心.
在自己錯看河川路徑,而認為夥伴刻意帶著她繞路後,
猜忌之心,已然瀰漫在兩人之間...
自此,那份曾經有過的信任,也就回不去了...
這是何其恐怖的心態,比較起"幽靈",乃至於沒由來的鬼怪,
其實都還要來得嚇人,畢竟那僅僅是一念之間的差異,
而成為人性當中,最致命的弱點所在.
恩...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
本片與國片"紅衣小女孩"有著幾分相似性:
都是在森林迷亂了心智...
都是喚起個人底心下最深沉的遺憾...
顯見得中西方對於鬼魅之說,坦白說是有高度共識的!!
延伸閱讀:
楢山節考--孝道淪喪的悲歌--晚輩之於長輩的愛,渺小到令人汗顏
紅衣小女孩 (The Tag-Along)--得到不懂珍惜,失去方覺遺憾,真魔神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