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在苦無留下證據可提供講述宣傳的情況下,
藉由相仿情境的杜撰,
來補全實證匱乏的缺憾,這算是一種欺騙嗎?
類似的"真實謊言"現象,事實上存在於許多領域當中,
其中又以宗教界最為屢見不顯。
這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神祉,
在未能完全否證的前提下,任誰都難以悍然的論斷。
然而,不少有心人士為了強化信仰的強度,
逕自藉由各種物理或化學反應的技法,
試圖營造出各種神蹟降臨的假象,
讓原初半信半疑的信徒,轉而成為堅信不疑的迷信,
從而壯大一己的勢力範疇。
端看現實中的宗教操弄手法,幾乎都屬此類居多,
有些訴諸於怪力亂神的杜撰神蹟,
而更多的,則是以各種準行銷式的善行故事分享,
企圖洗白宗教本身所遭人詬病的歛財質疑。
總之,這一切看似真實的情事,
可能都只是為求繁榮宗教產業的權宜之計。
本片所演繹的素材,則是另一個相當常見的"真實謊言"情事,
也就是外星人到底是否存在?
神秘51區的羅斯威爾飛碟事件到底是真或假?
幽浮的議題,某種程度近似於宗教信仰,
對於外星人,大家總是"有聽過,沒見過",
但卻著實又無法證明他們不存在,因而陷入以訛傳訛的各說各話。
透過電影劇情的講述,如同"真實謊言"一般,
個人覺得是個相當妥善的兩全解釋。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描述一名紀錄片製作人克里斯,小時候在一次父母爭吵過程中,
母親奪門而出,疑似遭到外星人綁架後消失無蹤,
他對於這段記憶顯得模糊,但此事在他心中著實形成一道陰影。
於是藉由紀錄片拍攝的機會,決定前往51區進行實證,
藉以證明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外星人的事實。
然而,在訪談當地飛碟協會主席比爾,
以及幾名曾有過遭到外星人綁架經驗的居民後,
讓克里斯的信念開始有了動搖,
復以自己在當地發生幾次離奇事件後,
讓他轉而堅信外星人似乎真有其事。
克里斯因此開始尋求不被綁架的解決辦法,
希望能夠讓其在當地結識的戀人艾蜜莉,可以倖免於難。
劇情自此急轉直下,出現翻轉再翻轉的鋪陳。
鍥而不捨追求真相的克里斯,
讓飛碟協會主席比爾擔心當地所建立起來的懸疑形象即將被揭穿,
深怕影響在地外星人觀光產業的他,於是將克里斯囚禁,
並進一步將其注射失憶藥劑,期欲在他身上捏造被外星人綁架的記憶。
沒想到的是,這時真正的外星人到來,
將克里斯與艾蜜莉傳輸到太空船中,似乎想對他們進行某種實驗。
看著兩人在危難時的患難見真情,
外星人終於說出了他們綁架的初衷:
原來他們是人類進化後的人種,因著高度智慧化的結果,
讓他們只保留純粹理性的思維,感性的人性特徵則付之闕如。
為了重新找回感性元素,因此他們特別挑選一些具有負面記憶的孩子,
試圖將他們的記憶抹去,藉以觀察孩子之後的成長情況,
做為自我人種進化過程的參考依據。
但當外星人見到兩人的真情流露,
或許頓時懂得了"愛是得以突破一切負面因子的泉源",
最終在得到滿意答案後,讓兩人重新回到地球。
從故事的設計上來看,電影顯然不否定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
但多少對於當下將外星人視做是一種觀光產業的做法,頗不以為然。
或許就如同宗教信仰一般,"真實謊言"的善意與否,
多少還是得涉入一些道德判準的元素:
謊言之所以良善,乃在於為了讓更多民眾向善,
才謊造神蹟,企圖說服信眾堅信為善的功德之說。
(同理,捏造外星人的作為,假若是為了使更多人投入該領域的研究,
讓真相可以更加明確,亦可被視之為出於良善的動機。)
謊言之可能邪惡,則顯然是希冀透過神蹟彰顯,
藉以豐厚自己的香油錢,讓宗教斗內的財富源源不絕。
(一樣的道理,為了繁榮荒蕪51區的觀光產業,
杜撰各種外星人造訪的足跡,大賺嚎哮財,當然也是不道德的。)
我認為電影結局的說法相當具有說服力,
畢竟外星人是高等生物的印象,早已根深蒂固,
則既然與人類存在著懸殊的科技,
那其究竟還希望從人類身上得到些什麼,著實就另人費疑猜。
"感性的匱乏",其實是個挺好的答案。
以人類為例,在人文與科技的拉扯間,在科技等同於經濟的特徵下,
競相逐利的結果,讓科技發展取得史無前例的勝利,
相對的,泛人文領域令人覺得無用,而日趨沒落黯淡。
但無用並不代表著沒有影響力,
更確切的說,其效力是潛移默化的。
當人們自絕造就感性的人文元素於千里之外,
經年累月的演化之後,人性中理性與感性的元素,也將因此而失衡,
未來的人類,終將像電影中的外星人,是以一種高等智慧體存在,
只有清晰的理性,再無渾沌的感性留在心中。
這樣的"高等智慧體",
是不是我們對於未來的想像?是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演化?
端看劇中外星人汲汲營營的希冀找回遺失的感性元素看來,
答案,應該已經很清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