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係根據瑪莉·雪萊(Mary Shelley)於1818年的著名小說"科學怪人"改編,

由新版"X戰警"的X教授--詹姆斯麥艾維,

以及飾演"哈利波特"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兩大主角領銜主演.

印象中舊版的電影,乃科學怪人被創造出來之後,不斷的遭到創造者的凌虐,

後來與創造者的愛慕對象彼此有所好感,開始有了七情六慾,最終殺了創造者的故事.

所強調的,似乎是一個人性從無到有的誘發歷程,

道出了愛與恨之於人性養成的巨大影響.

 

然而,有別於舊版的故事,新版本除了用閃電來創造生命是共同橋段外,

其餘幾乎都是重新編撰過的故事情節,觀影上多了幾分未知的驚喜樂趣,

但卻也因悖離了嚴謹的小說原著,而讓故事顯得有些鬆散,少了幾分張力.

  

電影中,維克多窮盡一切研發創造生命之法的初衷,

其實是為了彌補童年的一場悲劇,為求讓愛護他的哥哥重生.

這個信念一直支持著他,無論被視為瘋子,被當成是罪犯,都無動於衷,

即使他明知復活後有嚴重的危害風險,甚至將讓自己陷於生死交關,

依舊不改其度,恣意的要讓他的兄長復活.

如此的執念,毫無疑問的,是他之所以成功發現創生之法的心理特質,

然而,當其一昧地朝目標前進,為達成目的而不擇手段時,

卻對個人,乃至於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換言之,這樣的科學家偏執,

是種創新的原動力,卻也為毀滅種下了不安定的因子,

值不值得稱許,其實都在有為者的自我裁量之間.

 

偏執,是種前進的原動力,

適度的擇善固執,更是創新所不可或缺的要件;

然一旦流於固執己見而不懂得退場,則災厄恐也將不遠矣.

 

總覺得本片有那麼點可惜了,

原著將焦點著重在怪物的人性養成面向,

訴求人與人造人之間的善惡對比,藉以突顯人性的醜陋面,

讓怪物反是聖潔,而人則流於攻心計的邪惡.

但本片中的怪物,顯然並非電影核心,反而有點像是跑龍套的過橋場景,

又伊果與維克多之間的交手戲,好似也沒表露出太顯明的意義,

一整個就是墮入了商業電影的格局,浪費了寓意如此精彩的經典原著.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