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po「不是道德完人」 陳為廷認曾性騷擾--YouTube
自爆"不當行為" 陳為廷:大三襲胸女乘客--YouTube
太陽花學運領袖,擬參選苗栗山區立委補選的陳為廷,在接受自由時報的專訪當中,
突兀的自爆曾經在公車上襲胸性騷擾女乘客的過往,
無獨有偶,一年後,再次於夜店和女性有不當的肢體碰觸.
我想,這或許讓採訪的平面媒體有那麼點錯愕,畢竟原初設定的訪談內容,
應該是暢談些政治理念等議題,大概沒想到會有類似自爆的情況發生.
事件爆開後,一如台灣"信者恆信"的截然二分現象:
支持的人,依舊力挺到底,認為人誰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甚至覺得這又是國民黨一貫的陰謀與伎倆;
反對的人,則是連先前的太陽花女王一起罵,認為學運盡是這種道貌岸然的咖小.
對此,的確,我覺得人誰無過,如果在人生路上犯了點小錯,就截然否定了其人的整個歷程,
那是不公平且沒有必要的,要不,我想整個感化教育也不用推行了,更生人也不必重入社會,
因為犯過罪的人就是該死...這似乎也矯枉過正...
畢竟,就他所犯下的罪刑來說,在過去與現今的各級議會中,
比他情節更嚴重的,那可是一狗票,坐過牢的都有,只是個緩起訴算個啥...
然而,"有嘴說別人,沒嘴檢討自己",他今天出面悔過,
堂而皇之的說著:"大家都不是完人",有種知錯能改就阿彌陀佛的意味,
但可笑的是,他在言詞批判別人的時候,好像不是這副謙遜的態度.
民視新聞還原 陳為廷嗆部長過程-民視新聞--YouTube
端看他先前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的尖酸刻薄,
試問在當下,部長難道犯了比他襲胸更嚴重的罪則麼?
又或大家試想:如果今天同樣的襲胸案,主角從陳為廷換成是馬英九,祭止兀,甚至是剩聞,
他們的譴責聲浪還會少嗎?怎麼可能是一句"我們都充滿缺陷"就試圖和稀泥的帶過呢...
儼然的雙重道德標準,才是讓人最最無法苟同的面向所在.
倒是讓人比較感興趣的,是他在媒體上自爆襲胸過往的這個動機,
據悉此乃截因於苗栗地方人士早已掌握這項訊息,
一旦這類醜聞被對手所掌握,就如同盲背在刺,
與其被動等著挨打,也許冷不防的在選舉前夕爆出來,
還不如主動出擊先打個預防針,反正距離明年二月選舉時間還早,
早點自爆,再找一些同志發表感性討拍訴求,引導整個輿論的風向,
將一個再平凡不過的癡漢襲胸案,
美化成為一個孤獨文青,在面對人生孤寂時,誤入一個錯誤出口,
儼然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態勢,最終成為時代青年的一個典範.
過一陣子,幾個社會大事件襲來,再次沖淡了他曾為癡漢的話題,
到了選舉日,誰還記得這回事阿?
就好像此次九合一大選,王世堅議員在開過出軌記者會後,
隔日隨即爆發一連串的餿油風暴,最終讓他的出軌事件,連一天的頭版都上不了,
負面新聞沒了話題性,也讓他得以在頹勢下,順利的獲得當選的結果.
選舉...或也不過就是這麼一回事而已.
想到這裡,不禁讓我想起了一部kuso政治的美國電影"官賤對決"(The Campaign),
裡頭極盡所能的呈現著新聞媒體操弄之於選戰勝利的重要性,
只要懂得操作媒體的風向球,幾乎就可以說是勝選的保證.
在這個事件的自爆手法上,我完全看到了電影中的情節在現實中復刻.
現在看來,陳為廷參選到底的態勢不變,而他的確也極有可能獲得最終勝利,
但是,他有多少能耐擔任立委的職務,尚不得而知,
不過在整個選戰策略的操作上,其實活脫的就是一個典型政客的樣貌,
甚至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現象,
畢竟,能夠把一個襲胸之狼的事實,塑造成勵志青年孤單路途上的一個小瑕疵,
除了政客,大概也沒其他人有此能耐了.
ps:兩點補述:
1.不知道大家對於廢死聯盟主張的看法如何:
反對廢死立論者,總會提到"受害者及其家屬"的觀感,
認為廢死聯盟只關心到加害者的人權,
而完全漠視了被害一方的所本應有的權利,
如此刻意忽略,企圖粉飾太平的論述,令人無法茍同.
相仿的,陳為庭公車襲胸事件披露後,其同志與支持者們,
總是不斷的去強化"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勇氣,
而全然忽略了當初遭到他性騷擾受害者的心理狀態.
陳為廷說得很好,披露這件事,無疑是對於那些受害者二次傷害,
但可笑的是,這個二次傷害,不也是他自己自暴而來麼?
如果不是為了選舉,不是選舉過程中打預防針的策略,
根本也就沒有這樣的二次傷害,不是麼?
嘴上說著擔心二次傷害,自己卻是二次傷害的始作俑者,
"一手念經,一手摸乳"的兩手策略,實在可議.
以上,是我在看過今日網上瘋傳文章"你的孤獨造就我的陰影~貝莉 撰",
所衍生出來的一點小感觸.
2.請問民進黨蔡主席對禮讓陳為庭的看法?
從昨天事件爆發之後,許多人最想問蔡英文主席的,
是她對於一位曾經襲胸,涉及性騷擾候選人的觀感為何?
有時候一些言語涉及歧視女性或性騷擾的情事,
民進黨的婦女部都在第一時間出面嚴厲譴責了,
更況是要叫黨禮讓一位曾有公車痴漢之實的人選呢?
如果這不是兩套標準,什麼才是?
早在民進黨禮讓柯文哲的案例中,自己就曾認為:
民進黨如今早已掮客化,一切都是以勝選為考量,
當初什麼"黨的理念","黨格"等等的,似乎都已經不重要,
彷彿只要能夠打敗國民黨,什麼樣的人選都行...一切勝選至上.
是否如此,是否真到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地步,
我想這一回,就是個很好的檢視契機.
為了黨的發展,籲請蔡主席該重新有個睿智的決策,
無論其過往戰功如何彪炳,但政治就是這樣:識時務者為俊傑,
該是時候"揮淚展馬稷"了.
(為庭兄或也該知所進退,別再說什麼繼續選下去是為公益,
若真為公益,徒讓社會滋生無謂紛擾,又何必呢?
想選就選,別再事事都祭著公益大旗,只會讓人備感惺惺做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