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販售爆乳茶包 挨批物化女性--YouTube
今天蘋果日報的讀者爆料,在高鐵站的"經緯書局"內,有販售一款爆乳護士的茶包,
遭質疑污名化護理人員,經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看過該圖案後,也認為那是對護理人員不尊重,
呼籲店家將其下架,但設計的廠商則表示,該款茶包乃為了讓外國遊客了解台灣文化所設計,
圖案中的護士服,乃檳榔西施平日也會穿著的服裝,所以目的在於凸顯地方特色,而非物化女性...
對此,每個人都有著正反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這實在太過大驚小怪,
但有人的確認為這似乎對於敬業的護理人員不是那麼的尊重,
而就我個人的看法來說,我比較好奇的質疑是:為什麼又是護理人員呢?
如果經常有在注意新聞報導的話,類似的撻伐爭議已經不勝枚舉,
最早是由於日本色情片經常喜歡以cosplay護士的方式來拍片,
而後台灣興起了一股檳榔西施的風潮,多半也穿著護士服在賣檳榔,
一波波將護士服染黃的歪風,先是讓護士們捨棄了原有白衣天使的制服,
後來為了增強專業性,全面正名為"護理師",原以為有個"師"字就能夠提升高度,
但可惜的是,類似將護理師作為性幻想對象的舉措,依舊是不勝枚舉,
這也往往讓護理師公會憤而群起攻詰,希冀捍衛自己該有的尊重.
然而,我的疑問在於:其實類似被當作所謂"性幻想對象"的角色,
其實護理師並非單一個案,諸如教師,空姐,OL,大學生...
也都經常的名列在日本色情行業與各式展場的Cosplay常客當中,
但我們卻很少因此聽到教師或空姐等等行業,有提出類似改名或換制服等訴求,
也從沒聽說因為被作為性幻想對象,就減損了她們在工作表現上的專業性,
好像會存在類似問題的,一直以來,就都只有護理師而已...
既然如此,在相同條件下(同為性幻想對象),產生著截然不同的結果(正名與否),
是否代表著,其實真正存在問題的癥結點,並非這形於外的所謂"物化女性"之爭,
而是隱藏在護理師之於醫院的工作結構當中呢?
很明顯的,相較於教師與空姐的行業,護理師在醫院的結構當中,屬於較為基層的人員,
(教師在學校基本上沒有甚麼頂頭上司,而空姐之上也沒甚麼同類型的更高編制...)
當然她們有著絕對的專業性,但相較於醫院中另一種員工--醫師,似乎又矮了那麼一大截,
以致於在敘薪與工作待遇上,有著相當大的天壤之別.
這樣高低懸殊的組織架構,也忠實的反映在病患的態度上,
似乎不論如何正名,是護士也好,是護理師也罷,有時候在病患的心目中:
對於醫師總是存在著畢恭畢敬的敬畏態度,不敢有著絲毫的忤逆與怠慢,
然而對於護理師來說,病患大多會以"小姐"來稱呼,認知上則將之歸為服務屬性居多.
誠然的,這對於同樣擁有醫學專業背景的護理師來說,是何等的不公平,
但在這樣"醫師--護理師"兩極不對稱結構下的醫院組織來說,
彷彿也成為了非常難以去突破既有成見的窠臼.
換言之,今日護理師們總是會對任何以"護理師"作為物化或性幻想對象的情事,
做出比其他行業更為激烈的反彈,很大的一部分,
是在於她們長期處在一個不平等的工作環境當中所導致.
因此,與其要求社會各界對護理師的專業性給予尊重與肯認,
其實釜底抽薪的方法,還不如積極的集體向醫院與政府要求更為公平的敘薪和待遇標準,
藉此提升護理師角色在醫院當中的重要性,或許才是最為根本贏得尊重的途徑...
至於類似高鐵甚麼爆乳小護士的茶包,又或哪家檳榔攤又穿著護士服賣檳榔的情事,
基本上我覺得護理師公會如果連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經常性出面撻伐的話,
未免將格局做得太小,反而可能引來大驚小怪的負面印象...
若因此而模糊了焦點,那也未必是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