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新聞》洪仲丘滿月就被領養 洪爸視如己出---YouTube
在洪仲丘被虐死的一連串新聞中,除了見到軍中那深不見底的黑暗面外,
最令自己有著深刻感觸的,就是他與洪姊姊被領養的身世...
我覺得台灣的記者真的很奇怪,早在當年王建民榮登MLB大聯盟勝投王的時候,
大家就開始去報導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是被領養的身分後,
就下了個"雖然不是親生的,但父子情深..."之類的評語,當時便覺得頗不以為然.
沒想到幾年後,在報導洪仲丘其人的時候,發現原來和王建民相仿的,生父都是自己的叔叔,
並且順道的也把洪家姊姊也是領養的關係,一併的報導出來,
講述著"雖然沒有血緣關係,彼此之間卻像是親生一般的融洽..."之類的話語,
感覺上聽起來好像是在禮讚著這一家人的和樂融融,
但仔細的想起來,為什麼認養來的,父母能夠視如己出,好像變成了一種值得被頌揚的美德,
難道只有血緣關係的視如己出,才該是天性與自然,
領養關係下的父慈子孝,就是一種高於正常倫理的德性麼?
類似的說法,其實反而是一種歧視,一種對於非親生家庭關係的異類觀.
基本上,我是深不以為然的...
(親生父母都能夠因著各種自圓其說的理由將小孩子送走了,
說有多愛,有多痛,那都是假的吧...
要不,真因著親生的關係而有所愛,當初又何必送走呢?完全矛盾之語...)
儘管自己還沒有為人父,但從姊姊與妹妹在照顧嬰孩的過程中,
真的令自己深刻的體會到:真的要把一個小孩子拉拔長大,實在好不容易,
小時候擔心他們餓著,大一些害怕他們在學步中跌倒,上了學也給時時關心一下學業成績,
接著再大一點,就得注意他們的交友狀況....永遠永遠,都有著無可放下的愛與煩惱.
這是來自於父母親的"養育之恩".
至於生育呢,其實在生下來的那一刻,就已經結束了,
當然我們必須去感恩誕生的那個源頭,畢竟沒有生育就沒有自己,
但倘若只是生而不養,那或許當事人會希望從來不曾生下自己吧?
所以說,"養育之恩大過天"這句俗話,就現在的角度看來,還是真知灼見阿...
至於因著生育而來的血緣,乃至於血緣所串起的家庭倫理觀,
我認為,文雅一點的,我稱這樣的關係是:最真實的虛假
(若直白點的話,一個字--屁).
就自己成長歷程的體悟,每當家中有著甚麼樣的大事,
基於"血緣"的連結,總會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出點力,
但事實上,大家都了,其實真正會出手參與的,
其實就是固定的那幾個對家中還有向心力的成員;
其他根本不在乎的,大家也都心照不宣,
但基於血緣,又不得不予以通知聯絡,
最終當然是熱臉貼冷屁股,自討沒趣的居多...
更令人感到可笑的是:
每當類似的情事發生的時候,
當自己開始批評那些家人根本毫無孝心的時候,
又會被當場指正,說著"他們都很孝順,只是時間無法配合...",
抑或是"再怎麼說,他也是你的XX..."之類的指正,
可笑吧...這就是"血緣",
一個明擺在哪裡,卻又無可切斷的關係,
不論做得再怎麼爛,如此的倫理觀還是無法切割,
就像被認養的小孩子,面對著生父,根本毫無感情的兩個人,
陌生本是必然,但血緣卻告訴他們:"再怎麼說,他也是你的親生父親",
總是應得在那陌生的感覺中,尋找出一份互動的默契似的,
這不是最真實的虛假,又該作何解釋呢?
綜言之,在家庭倫理當中,與其去相信甚麼血濃於水,
我更願意在真誠的關心當中,去尋找來自家庭溫馨的理路,
畢竟只有真正的相處,以及設身處地的為家人著想,
那才稱得上是一家人,又這樣所串起的倫理關係,
也才有著持續深化的價值...
至於那些擺明陌生,但卻因著血緣又不得不有所聯繫的所謂家人們,
或許撕下那表相的虛應故事,對彼此而言,反而是一種解脫,
大家就不用再假了嘛...不是更輕鬆麼?
縱觀台灣今日的道德倫理會淪喪至此,過於強調血緣關係,
也許正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之一.
因著強調血緣,大家所關注的,往往是一個大家庭的榮耀觀,
而忘卻的,卻是真正能夠在身邊一直陪伴著的家人,
無奈的是:家家戶戶,代代都是如此,似乎沒有例外...
如此捨近求遠的思維,試問家庭觀又如何能夠深化呢?
所以說,希望記者朋友們,倘若以後再有類似的情事,
請別在認養這一項上面作文章了.
因為生育根本不重要,真正能夠維繫家庭的那一份情感者,
是來自於真實的相處,以及懇切的關心之上,
而絕非那淡如水的血緣關係...
延伸閱讀: 相關"洪仲丘"網誌文章:
[時事評析]"銀正雄 : 洪案真相,1985聯盟亂臺灣 " 讀後有感
[時事評析]公民1985行動聯盟,凱道萬人送仲丘--一路好走
[時事評析]洪仲丘案勿陷入鄉愿式的慈悲迷思---真正的兇手是誰呢?
[時事評析]"國家榮譽"的神聖與錯置--對志願役職業軍人的觀點
[時事評析]陳揮文痛批洪慈庸太離譜--客觀的批評資格,得立基在相仿經歷
[時事評析]"唐湘龍:別被我看出你的假"讀後感--也別試圖告訴我們您有多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