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新聞與各網路媒體當中,最常被轉載的,應該就是這兩則新聞了--

拒絕菲勞買便當的便當文,以及馬總統在防災會報上的霏鴿傳書.

這兩則新聞,看似風馬牛不相干,何以會在這裡一併討論呢?

因為呢...這兩則新聞事件的背後,有著一個共通點,

那就是一個"擬像"與"仿真"的例證.

  

由於撰寫論文的緣故,接觸到了一些後馬克思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

才概略的了解了法國哲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關於擬像與仿真的觀念,

現在對照起來,我覺得越是在媒體發達的年代,他的這番論點就越顯真知灼見.

簡單的說,甚麼是擬像與仿真呢?

布希亞認為,在媒體發達的年代中,

其實真實是甚麼,根本就不重要,也不太有人會在意,

大家真正在乎的,是媒體所呈現出來的各種影像與資訊.

當這樣的氛圍逐漸形成後,媒體界所呈現出來的一切,

其實已經不必然的需要再回頭對照物體界的一切,

也就是說,過去唯有真實存在的物體,才能真實呈現在大眾面前的模式,

已然被媒體界單方面呈現所取代.

簡言之,媒體界所呈現出來的事物,未必會存在於物體界當中,

單獨由媒體所杜撰出來的虛擬物體,也有可能成為大眾心目中的真實存在.

布希亞曾舉迪士尼樂園為例,

迪士尼樂園乃由華德迪士尼根據自己想像的國度,建構而成,

其中諸如米老鼠,唐老鴨等卡通人物,本都是杜撰的角色,

但現今在樂園中,卻有著實體的存在,又在遊客的心目中,

這些角色更加不是虛構,而是活生生伴隨著我們歡樂的元素.

相仿的情況,就好似近幾年火紅的哈利波特一般,

它一整個都是作家羅琳筆下的虛擬世界,

但現在除了有專屬的樂園專區外,在英國的車站內,

還真設立了9又1/2的月台,儼然又是一個虛擬成為真實存在的例證.

就像經典電影"桃色風雲搖擺狗"(Wag the Dog)一樣,

為了挽救總統的民意支持度,國務卿找上了電影製片家,

上演了一段沒有戰場的虛擬戰場,一切都是演出來的,

我始終印象深刻的,是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導演所說的一番話:

"戰爭是甚麼?就是一個標的物,被一顆炸彈命中的影像...

當這樣的影像呈現在大眾的面前,

有沒有真的發生戰爭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家相信了有一場戰爭正在上演著..."

  

那麼,為什麼會提到這一些概念呢?

大家不覺得,這兩個事件跟上述的例子很像嗎?

便當文,在根本杜撰的情況下,被迅速的轉載,最後還登上了國際版面,

就好像是真實的發生在台灣一樣......

而總統就職日的那個小紙條,媒體拍到了總統驚醒的畫面,

不斷的強力放送出去,加上各式各樣的揶揄kuso,

讓大家已經根本不在乎當天總統出席防災會議的實質內容,

而只記得他在睡覺,甚至還有為數不少的網友,

留下了"已經睡了五年的評語...."

姑且不論馬英九總統這五年來作的國家大政,對台灣是好或壞,

但也絕不可能是睡了五年那般誇張...

然而,一個影像的傳播,就取代了原本的真實面,不是嗎?

 

隨著媒體的日新月異,相信類似的情事,絕對會再重複的上演著,

說實在的,暫時也還未能夠想到根本的解決之道,

也許只能夠透過發揮大家的判斷力,

在按讚分享出去的當下,可以先靜下心來想想:

這樣的訊息,是真實?還是虛構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