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段時間沒分享一些關於咖啡的心得了,
原因在於自己已經習慣於喝超濃的義式咖啡(Espresso),
所以對於其他的萃取方式,也就沒再多加的進行研究了.
不過,因著最近"殺人咖啡館"的事件,
看到了一段當時女店長用手沖方式萃取咖啡的影片,
感覺上相當的有意思,因此便想自己動手來試試看.
當然,想要手作一杯手沖咖啡,首要的器具,自然是濾杯了,
就近的在藝術街店家"咖啡地圖"買了這款Kalita品牌,編號102的陶製濾杯,
價格是290元,算是挺超值的(因為在店裡還有看到貴得不像話的濾杯....).
這款濾杯下方是採三孔流出,杯內有著波浪紋路,
據說波浪造型的濾杯,可以減少許多手沖的失誤,
可說是挺適合初學者使用的.
之會以會考慮這一款,除了價格之外,另外材質也是一大重點,
基本上鋁製的,和塑膠製的,都不在自己的考慮範圍,
(因為常吃鋁製的容易癡呆,塑膠的又怕會有毒素釋出...)
而玻璃製的大致上價格都比較高,
所以陶製的材質,就成為衡量下的選擇了.
至於整個手沖的過程,自己大致上是參考了以下的影片步驟:
咖啡豆的研磨方面,大致上與美式的中研磨相仿,
而手沖注水壺方面,個人倒不覺得需要買到甚麼貴鬆鬆的細口壺,
大致上如果手勁控制力比較好的,用一般泡茶葉的茶壺就可以了.
按同心圓的注水軌跡,順時鐘由內而外,再由外回收至內;
第二次採同樣的方式,改採逆時針注水,大致上就大功告成了.
咖啡萃取中的照片
說起來,其實手沖咖啡的原理,與美式咖啡挺像的,
但美式咖啡機採用的是單點注水,水是由內向外逐步擴散,
所以咖啡粉難免無法平均的萃取.
而手沖咖啡透過手工的多點緩慢注水,
讓熱水能夠平均的涵蓋咖啡粉的所有區域,
相對的比較可以萃取完全吧!
手沖咖啡喝起來,濃度上介於美式與義式之間,比較偏美式一些,
但與美式咖啡比較起來,則是多了一份微酸與回甘的滋味,
這是美式機所無法萃取出來的味道.
第一次試作,就有著挺不錯的成績,真開心...
說起來,其實許多咖啡的沖泡實作,都不是那麼艱澀難懂,
只要花點心思,一般人應該都不難學會才是.
現在想想,想輕鬆的喝杯咖啡,還是在家自己泡,自己悠閒來得好,
要不然哪一天上了賊船,到了某某殺人咖啡館,那可就倒大楣了...>.<
延伸閱讀:
[咖啡札記]COSTCO好市多 咖啡豆品嚐心得(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