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預告】自由之心 (12 Years a Slave, 2013) (繁體中文字幕)--YouTube
電影"自由之心"(中譯更為淺白,直接翻譯為:"為奴十二年")由同名小說改編,
該書作者,即為劇中的主角"所羅門.諾薩普"(Solomon Northup),自述自身遭到拐騙,
從一個自由人而被作為黑奴販賣至南方莊園的真實經歷.
據說本片拍攝發想的由來,乃出於導演史提夫麥昆的夫人,偶然間讀到這本1853年出版的自傳小說,
深受震撼與感動,遂促成了這部電影的創作,並且一舉奪下了本屆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大獎.
先小評一下這部電影吧!其實和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亞果出任務"(Argo)相仿,
說真的,自己並不覺得本片有太多令人驚艷的成分,
只能說近年來奧斯卡的評審風格,有逐漸和全球電影趨勢相對脫鉤的跡象.
畢竟諸如"亞果出任務"與"自由之心",講述的都是美國人深刻的事蹟與史實,
對於沒有著相同經歷的非美國裔影迷來說,相對無法產生同樣的共鳴與迴響.
其次,或許也是拍攝主題相對黑暗的緣故,
近140分鐘的片長,讓人著實感到相當的冗長,畢竟其中所欲闡述的精髓,
其實不若就是布萊德彼特在劇中客串一角的那段對話而已:
"不論是黑人或白人,只要是人,都應該有著一定的共通性(意指"基本人權"),
否則現在因為體制的緣故,讓黑人被畜養為奴,哪一天倘若體制變遷了,
變成白人得淪為奴隸的時候,就後悔莫及了..."
藉此引喻著人與人彼此之間,應該在相互肯認的體制下互敬互重,
那才是和平相處的根基,也是美國倡導下的自由主義之核心.
只可惜阿,總感覺美國人向來就是喜歡說大話,
自由主義,自由之心講得頭頭是道,但每每從新聞報導的透露當中,可以發現,
美國對於敵軍戰俘的凌虐與霸凌,也從來就不曾手軟過...
儼然的"一手唸經,一手摸乳"的範兒...實在噁心...
電影描述一名小提琴家所羅門.諾薩普,原是一名自由人
(在當時美國蓄奴的年代,黑人有分為自由人與奴隸),
在紐約有著妻子與兒女,過著還算富足的小康生活;
不料有一天,有兩名佯稱欲聘請他做為馬戲團提琴手的人口販子,將他拐騙到了南方,
並且在屈打成招的酷刑下,讓他被迫放棄了"所羅門"這個自由人的身分,而成為了奴隸".
在成為黑奴的十二年當中,讓他見識到了人世間最黑暗的一面,
過程中雖曾遇見過善待奴隸的主人,但那都只是一種無義務性的恩賜與施捨,
終究還是無法擺脫其作為一個黑奴的宿命.
最終,在人權鬥士的奔走之下,終於讓他結束了奴隸生涯,得以重獲自由與新生.
總體來說,電影的主軸簡單明瞭,重點則在於整個敘事手法相當讓人感同身受,
幾場刻意將時間拉長,幾近定格的凌虐寫實橋段,讓觀影人足以深刻的去體會劇中情境的痛楚,
同時藉此更能夠讓人省思所謂"自由之可貴"的意涵.
拍攝風格上,儼然有過去梅爾吉勃遜所執導"耶穌受難日"的影子.
片中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電影前半段當中,一名黑奴因操勞身亡後,
大家在草率的料理他後事的同時,口中喃喃自語的說道:"死了也好,死了就解脫了".
相較於之後活下來的人遭到百般凌虐的景象,兩相對照之下,還真的是"早死早超生".
(電影中尤其令人激賞的,是曾在"X戰警:第一戰"中飾演"萬磁王"的Michael Fassbender,
在其中演出黑奴主人的角色,眼神之銳利,讓人每每看到就不寒而慄,感覺一出現就會死人般的恐懼.)
在看過這部電影之後,我想大家一定會說:"不自由,毋寧死"這句經典口號.
但說真的,身處在現今這個號稱自由的社會當中,您,真的自由了嗎?
電影中,至少存在著兩種被奴隸們認為是自由的錯覺:
其一,諾薩普的第一任主人,其實相對是個較為開明的人,並不會隨意的虐待黑奴,甚至偶而有些獎賞,
但一旦牽涉到與自己利益相互衝突之際,他也無法兼顧其他,斷然的就將黑奴轉賣給苛刻的奴隸主.
這種建基於隨機性的恩賜,一時間或許被認為是種自由,
但仔細想想,這種非操之在己的自由,根本稱不上是甚麼真正的自由.
(這在很多上班族的職場生涯中,其實頗為常見,大家可以仔細的想想...)
其二,電影中一名女黑奴,因著受到主人寵幸,並且生下小孩之後,由奴隸轉變為主人的角色,
得以悠閒的喝著下午茶,享受難得的準貴婦生活.
乍看,日子過得悠哉自由,但怎知她背後是付出了自己最寶貴的貞操,才能得到這依舊隨時可能歸零的恩寵,
試問:這真的能是自由嗎?
(這樣的情境,在當代很多自稱為貴婦名媛的身上,就更加的貼切了...
自己為是高尚的自由存在,其實說穿了也不過是金權關係下的奴役禁臠而已)
對照電影中的橋段,再看看自己所處的一些情境,您,真的自由嗎?
除去上述那些相仿的假性自由後,真正出乎於自己自由意志的自由,還剩下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