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對談.JPG

"為何壞事總會降臨在好人身上?"

一直以來,相信這個問題絕對是大家共同的疑惑,

尤其在涉入宗教的元素後,總不免讓人不解的是:

"屢屢在緊要關頭,我們所信仰的神祉,

 何以總是選擇了視而不見的缺席呢?"

假若膜拜、祈禱、供奉等儀式完全無法讓神明感受到自己信仰的虔誠,

進而藉由其神威來庇佑祂的信徒們,那麼,信仰到底有甚麼用呢?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本片敘述一名遠赴阿富汗戰地採訪的記者保羅,

於戰爭現場中多次見到士兵傷亡的慘況,其多次祈禱上帝前來拯救傷患,

卻從沒有一次應驗,士兵在沒有奇蹟救贖之下一一死去,

這也讓保羅對於自己的信仰,開始產生動搖與懷疑。

歸國之後,他持續撰寫有關退役士兵面臨戰地創傷症候群侵擾的報導,

卻在某次的訪談中,遇到一名自稱是"神"(God)的男子。

該名男子彷彿具有魔力一般,對保羅的身家相當清楚,

也知道其與妻子正因著多年分離而面臨婚姻危機。

兩人歷經三次的訪談,期間保羅向對方分享了許多關於對信仰的疑惑,

在男子的開導解釋下,終讓保羅體悟信仰的真締。

 

相當傳教式的一部電影,但與其他廣布教義的影片不同,

本片確實給予大眾所始終疑惑的問題,提供了合理的解答。

"為何壞事會降臨在好人身上呢?"

"為何神明對於信眾祈禱的呼喚視而不見呢?"

"為何在需要的時刻,神明從不顯靈拯救呢?"

以上諸種關於宗教信仰的陳年難題,本片提供了兩個層面的解釋:

 

首先,"信仰是過程,而不是目的"。

以基督教為例,信徒都是上帝的子民,關係就好似子女跟父母一般:

在童年時期,為管教孩子,父母總會設計許多希冀子女遵守的規則,

藉以讓他們能夠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相仿的,上帝同樣透過教義訂下戒律,規範著其下的子民必須予以奉行,

透過戒律的引領,讓子民得以趨近上帝所擘劃的天堂國度。

繼而,孩子隨著成長,自我意志逐漸開展,與父母的規定之間,

也就陷入到交相反思的階段,最終彼此融合,形塑成為個人各異的自由意識。

宗教亦乎如此,教條只是進入信仰的根本,隨著成為信徒的過程,

自我意志同樣會與教義形成辯證,導引出對上帝抱持不同觀點的信徒,

而觀點間的差異,也就決定其是否得以臻至天堂境界的關鍵。

 

換言之,信仰並不是一種具有目的性的交易,並非信奉了某個神祉,

就像是買了保險一般,必須在自己有危難之際現身相救。

相對的,信仰比較像是一種修行課程,課程中設定了學成目標,

期欲達到該願景者,則需要在學習道路上,逐一滿足規定的要求,

至於課程的時間歷時多長,就端賴自己的智慧是否與之產生共鳴而定了。

因此,信仰從來就不是信了便能得到任何具相的優惠,

不是禱告了就可以實現,也非擲筊聖杯願望方可達成,

廣大信眾將信仰視之為一種交易或交換手續,事實上是一種誤解下的荒謬。

援引基督教常說的"信我得永生",

當中的"我",顯然並非指耶穌本人,而是泛指整個宗教所規範的教條,

徒將"我"錯解為"耶穌",以為信了耶穌就該保你一生平安,

無疑就是陷入到類似的信仰泥沼當中。

 

其次,"與其說神明是全知,倒不如將之視為防火宣導員"。

對於好人發生災厄,總讓人不解何以神明如此無情,

大眾所認知的神明,該是能夠配置一切元素,

讓秩序服膺著社會既有的良序規範,

循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命定,

如此才能確立一己的神威,使信眾感受著神明確實存在的足跡。

然而,真相是甚麼?

真相是世界上的一切災難,本來就會按著自然法則隨機發生,

這是遠超乎在神明得以控制之外的力量;

神明能夠做的,只是在其教義風行草偃的教化下,

讓儘可能多數的民眾能夠按照宗教規範的處世原則作為,

致使現實世界得以更加趨近擘劃中的天堂願景,如此而已。

 

換言之,倘若將災厄比喻為火災,則神明就只是個防火宣導員,

宗教的教義,就如同消防演練中的防災守則,

只要大家願意遵守相關規定,就可以降低火災降臨的機率,

但實際上火災會發生在何處,就不是區區宣導員所能夠掌握的情事了。

這也合理的解釋了,為何好人依舊會發生不幸的厄運,

因為災厄本來就是隨機出現,

與其人為善或做惡、乃至於宗教信仰之間,根本毫無任何關聯性;

信仰頂多能讓自己儘量遠離厄運,但絕對不是必然的...

 

綜言之,經由本片的論述,多少有點讓神明走下了神壇,

褪下其萬能全知的面紗,顯露出更類同於俗世具象的樣貌。

但相較於其他將神明奉為冥冥中的正能量、

卻從來都不曾在緊要關頭起作用的宗教廣宣電影而言,

本片將神蹟做了大幅限縮的結果,反而更能喚起大眾對於宗教的熱忱。

宗教,其實一點都不神,

祂或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能帶領我們邁向更美好自我的規則。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