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過去總認為每部電影皆可獨立的來看待,

甚或認為系絡性的分析導演的戲路與風格,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存在。

畢竟,當電影呈現著一致性的風格時,我們會說該名導演是"始終如一";

偶然有出產的作品悖離往昔慣有的手法時,我們又會禮讚其為"勇於創新"。

如此一來,既然變與不變都有話說,那麼評論與系統化顯然都僅僅流於形式。

這就好像籃球的球評一般,

明星球員帶球從後場奔向前場,球傳都沒傳就直接自幹投出去了,

球評當下泰半都會說:"某某人打球真獨,籃球是團隊運動,這樣下去會有隱憂"。

結果籃球刷一聲應聲入網,球評又會見風轉舵的提到:

"不愧是明星球員,球隊勝負一間扛起,超有自信..."。

球評不論何種情境都能搭話,由此可見,評論本身根本虛晃一招,

轉播中其實要的只是一個聲音,目的是讓球賽直播看起來不那麼乏味而已...

 

不過呢...觀賞本片之後,才發覺到某些致敬意味濃郁的電影,

多少還是得預先做功課,理清相關人事物的關係之後,觀影樂趣才會焉然生成,

就好似現今發掘各種電影的彩蛋一般,增添的是隱藏內容額外所給予的小確幸。

以本片為例,改編自美國著名配音員Nancy Cartwright的真實故事,

敘述從小由母親一路呵護長大的露西,二十餘歲了還沒出社會,像個稚嫩的孩子一般;

在某次工作面試挫敗後,偶然接觸到義大利名導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電影,

片中所呈現出來慾望與幻想交織的畫面,是她未曾感受過的世界,

為了朝自己的電影夢出發,其毅然決定前往義大利,尋找這位不世出電影奇才的蹤跡...

電影不論從場景設計,角色安排,乃至於視覺意象上,

皆刻意的與費里尼執導的諸部經典名著,做了交織映像的重合,

讓熟稔費里尼奇幻風格的影迷們,得以從中重溫昔日觀影的感動。

換言之,當一個對費里尼全然陌生,卻也未曾預先做過功課的自己進場觀影,

一整個其實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全然嗅不出其中隱藏著甚麼樣醉人的感動,

更遑論希冀在其中有所啟發性的收穫了。

 

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言,本片所欲傳達的意念,

並不在於費里尼其人與其背後輝煌的電影成就。

相反的,就故事所呈現出來的內容解析:

費里尼宛若是人生中的一種理境,一種每個人皆渴望達致的終極圓滿。

他是誰並不重要,甚或他根本就不是指涉著特定的某人,

該人的特徵為何,端賴的是個人在設定人生目標之後,

在找尋達致目標的過程當中,所體悟到的種種人生經歷的累積。

換言之,人生中的理境未必需要存在著多麼崇高的無上價值感,

相反的,它是一種浮動式的不定狀態,一種以個人感受組成的變動結構。

是故,理境總有企及的一天,但重點在於自我必須跨出體驗真實人生的第一步,

只要立定志向,走出家庭所賦予的溫室場域,

終究可以在時光的流轉之間,達致當初所設想的理境。

 

(竭誠邀請您加入我的粉絲頁,一同聊聊電影中的二三事,謝謝!)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