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一詞,儼然已經成為時下最夯的關鍵字:
看著生產線上的貨品整齊劃一的歸位很療癒...
看著智慧型手機被重摔在地很療癒...
看著水果遭到爆橘拳敲碎出汁很療癒...
即便是一隻狗狗洗完香香輕甩身體的慢動作,也可以被說是很療癒...
坊間標榜療癒小物的商品,更是多不勝數。
心中直是想問一句:
現代人真的這麼受傷麼?
時時刻刻都需要被撫慰麼?
答案,其實是肯定的。
因著機械與數位科技的演進,
那個曾經被認為是具有挑戰性、充滿著創意的工作職場,
正朝著全面物化的趨勢演進。
過去職場的機械化,僅止於泛生產線類別的工作,
人們在其中從事一些動作規律的體力活,宛若機器組織內的小元件。
但如今,在數位革命幾乎涵蓋生活方方面面的當下,
以往被認為是貢獻腦力、相對具有自由意志的工作,也正迅速的消失中,
各式各樣的模組化工具,讓上班族成為規律性的鍵盤敲擊工具,
循著各該工作需求,依序輸入關鍵字搜尋,進而按格式彙整,
屬性上與生產流水線幾乎差異。
換言之,在職場現況如此將人類全面物化的情境下,
試問渴望自由飛翔的人類,怎麼不悶呢?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本片入圍2018柏林影展主競賽片,
敘述曾經遊走在法律的邊緣人克里斯汀,
出獄後決定洗心革面,來到大賣場擔任補貨員工。
來往於貨架之間的補貨工作,以及日夜輪替的班表極其規律,
起初或許不適應,但逐漸的也就習慣了,生活可說是平淡無奇。
在窮極無聊的職場上,克里斯汀與同事僅能自己尋找日常間的小確性:
翻翻過期淘汰的食品,一如佳餚般品享...
聽聽堆高機絞鏈摩擦間的聲響,想像自己置身海岸...
組裝廢棄電暖爐利用,假裝在做日光浴...
甚至於偶然間邂逅的已婚女同事,亦能幻想為戀愛對象...
在種種看似毫不起眼的小動作間,所透露著的,
是擔任補貨員工作的乏味,需要諸種療癒行徑加以滋潤。
而後,克里斯汀的上司,先前擔任卡車司機,
後因公司遭到併購,輾轉成為補貨員,
於某夜向其吐露生活苦悶的情緒後,隨即上吊自殺。
(對比著司機駕車徜徉於公路上的快意,駕駛堆高機的補貨員,
僅能在侷限的貨架間從事制式操作,顯然較讓人鬱卒)
儘管此事令克里斯汀相當震撼,心下或也明瞭上司選擇自縊的原因,
但在仍舊必須繼續生活的驅使下,還是依循公司的安排,
繼任上司的主管職務,在在顯露出工作職場的現實與無奈:
誰都想逃離,但卻沒有人逃得了,至死方休。
對於本片,自己只有一個觀影小建議:
全片籠罩在抑鬱的氛圍當中,
若平日尚且都需要療癒小物與偶遇小確性的驚奇,
來支撐工作生活的乏味苦悶者,觀影前得三思,
看完恐讓您更加的憂愁,絲毫達不到娛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