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正在熱映中,
據國內外網路的評論,似乎以獲得好評的居多...
然而,偶然見到一位名人的推薦影片,說著:
"電影快到結尾處,所看到的場景絕對會讓您驚呼...
怎麼劇組可以把本片與整個系列作融合得那麼完美呢?"
看到這段推薦,反而令自己的觀影興致有那麼點降低,
因為就先前"原力覺醒"的經驗,當中所指稱的:
要麼就是復刻了第四部"曙光乍現"的場景,讓兩部電影得以無縫接軌外,
要麼便是找來了昔日的演員,再次上演個薪火相傳的場景...
坦白說,兩種處理方式,說好聽一點是在感動老影迷們,
但比較負面的詮釋,是在消費這些老影迷,賣的是系列作的老本.
就好像近年來好萊塢喜歡重新翻拍昔日的經典電影與影集的風潮一般,
最終往往是成功的少,失敗的多,感動多賣幾次,著實就不靈光了吧...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星際大戰2015年所推出的續作"原力覺醒",
當時觀影當下正在水深火熱的準備論文口試,故沒有撰寫評論,
但身為星戰迷,對於該片的劇情與橋段,卻感到不甚滿意.
當然,評論非從感動的角度出發,
畢竟倘若觀賞星戰作品都得痛哭流涕的朝拜,那已經是信仰等級了,
內容優劣也完全無須置喙,反正看著光劍揮來揮去就滿足,根本不需要評論.
我認為,"原力覺醒"的成功與失敗之處,皆為同一,
那就是"向昔日的系列作電影致敬".
致敬得以喚醒老影迷的星戰魂,但致敬過了頭,
著實也就失去了作為獨立故事的本體,便成為一種純粹為拍而拍的刻意.
電影本身的成功,在於將昔日的演員,
諸如哈里遜福特(韓.梭羅),嘉莉·費雪(莉亞公主),馬克·漢米爾(路克·天行者)等,
除了讓影迷一窺當年英雄如今的丰采外,也藉此將電影與過往的情節相互串聯,
這可說是相當難能可貴的鋪陳安排.
但較為可惜的是,劇組非但希冀透過人物讓影迷懷念,
同時還期待著劇中的各個橋段,能夠再次喚醒大家對於最初三部曲的感動,
因此在橋段中,安排著與"星戰4:曙光乍現"幾近相仿的片段,諸如:
@開頭將投影的地圖放置在機器人BB-8中,委託交給莉亞公主;
與"曙光乍現"中,莉亞委託R2-D2的情節相同.
@凱羅忍登上叛軍艦艇的那一幕,與黑武士在"曙"片中的場景幾近吻合
@芮在機器人拍賣市場中買到BB-8,並發現投影;
與路克在塔土因買到C-3PO與R2-D2也是相同的.
@芮駕駛著千年鷹號在太空中漫遊的某個橋段;
與"星戰5:帝國大反擊",主角三人駕駛千年鷹號逃亡的片段相仿.
@凱羅忍在空橋以原力解決掉指揮官的畫面;
與黑武士每每對指揮官發怒的樣子也是一樣的.
@芮在森林駕駛著漂浮車,與帝國軍上演追逐戰;
則和"星戰6:絕地大反攻"主角一行人欲關閉死星傳輸器的森林站雷同.
@凱羅忍與韓梭羅的父子相會,最終成為子弑殺父;
整個過程,就像是歐比王希冀勸服黑武士走向光明面,是如出一轍的.
@叛軍最終摧毀帝國基地反應器的運鏡方式;
也與"曙"片路克天行者引領叛軍僚機摧毀死刑反應爐的拍攝手法相同.
其上更多小細節上的雷同,也就不一一列舉出來了...
綜言之,這些場景上的相似與雷同,身為星戰迷,自然是有所感動的,
但當一樣的橋段不斷重覆在電影中出現時,原初的感動效應將逐步遞減,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早可以預期劇情走向的無奈,
讓觀賞整部獨立的電影,像是在看著紀錄片式的,
僅僅只剩下回顧與緬懷昔日系列作的想法...
我想,即便是在經典的系列大作續集,也不該以如此的手法操作吧!
最後,既然電影提及"每個年代都該有他們自己的星戰電影",
那或許一些故事情節上的設定,便該更符合當代思潮的想像.
許多在當下已不合時宜的設定,實在可以做適度的修正.
譬如:
@叛軍為何永遠都是路克天行者一家子在領導?
韓梭羅是妹婿,莉亞是妹妹,芮是姪女,
甚至連帝國軍的領導凱羅忍,也是路克的姪子...
不禁令人懷疑:怎麼整個銀河系都沒人了,都他們在搞?
一整個家天下的概念,完全已不合乎當代對於政治的期許...
@再則,芮最終找到了隱世的路克,欲將光劍交給他,希望他再重出江湖.
但路克重出江湖的決定,對叛軍真的好嗎?
想想,路克好不容易打敗了皇帝與黑武士領軍的帝國,
重建共和國也不過短短數年,居然就教出了助紂為虐的凱羅忍.
如此失敗的導師,再找他出來領導,不是"請鬼拿藥單"麼?
若真的再次領導,會不會又再次讓帝國大反擊,一整個重頭來過,
而後影迷們得再重新買單新的三部曲....這或才是電影公司的主意吧?
當然,神話故事點破了就是殘酷的,
若能簡簡單單的去看待劇組所鋪陳的情節,或許集集都是感動.
但倘若想到了星戰系列背後的商業動機...恩...
只能說:對Star Wars而言,電影的精神是文化,但電影本身就是商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