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6、7年級生的影迷們,對於往昔老三台年代的『台視影集』想必都不陌生,
當年除了最鍾愛(沒有之一)的『百戰天龍』(MacGyver)之外,
就屬『新虎膽妙算』(Mission Impossible)與
『天龍特攻隊』(The A-Team)最令人熱血沸騰。
若要細究兩部影集的屬性,
皆為團隊合作對抗惡勢力的經典,箇中的人物設定皆有匠心獨具之特點,
諸如在新虎膽妙算中,有擅長易容的千面、懂得電子科技的鬼才、
一身練家子的高手、當然還有運籌帷幄的龍頭;
又天龍特攻隊也不惶多讓,泥巴、怪頭、小白、肖狼各有職司,
才能演繹出無間合作的絕佳戲碼。
自從這些經典不再後,已然許久沒有再看到類似詮釋團隊的劇作
(之後由阿湯哥重新詮釋的『不可能的任務』系列,
真的比較像是大家所揶揄的『湯姆歷險記』,少了虎膽妙算最初的精髓)。
不過呢,在麥可貝(Michael Bay)導演的執導下,
這部『鬼影特攻:以暴制暴』(6 Underground)不禁又喚起孩提時期的記憶,
Team Work的熱血魂瞬間又爆表,相信本片若能獲得絕佳口碑的話,
或許未來有機會朝劇集或系列作的方向發展吧﹗
然而,儘管標榜著以團隊組織諜報片為主題,其中的人物設定也相當清晰-
電子專家、職業殺手、醫師、美女、狙擊手、跑酷大師…
但究其情節的走向,坦白說,箇中的差異性不大,
一場場的橋段,幾乎都是槍林彈雨的搏鬥畫面,
各異性的人設就這樣的被埋沒在麥可貝所擅長的華麗爆破場景之下,
顯得有那麼點無謂,也致使諜報的元素驟降,回歸到純粹的戰爭動作片格局。
總覺得有那麼點可惜,畢竟本來或可以更加細緻化的。
撇開諜報懸疑元素匱乏的缺憾,從動作片的角度,倒是可圈可點,
縱觀全片,最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場景有三:
一是開場於歐洲街道競速飆車的畫面,活像是將電玩世界真實上演般的刺激;
二是透過跑酷鏡頭所呈現的追逐戰,完全扣和當代的時尚潮流;
三則是最後的磁鐵武器大秀,看著敵人一個個以悖離人體工學的姿態被吸附在遊艇上,
如此的終極密技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可說是動作片中的另種創新,錯過著實可惜。
至於故事以特務詐死的方式,斷絕一切人際網絡與身分羈絆,
認為如此才能自由翱翔、放膽地去從事任何工作,彼此並且僅以編號相稱,
用『無名氏』的Nobody存在於世界,亦頗符合時代的命題。
畢竟,在google大神無所不在的當下,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要想截然從世界中消失、以匿蹤般的狀態處世,或許除了死亡宣告,恐別無他法。
然而,情節中也不斷的浮現著來自於人性中的不變課題,
即便成員間不存在任何特徵上的連結,宛若『不可能任務』向來說詞
『假若任務失敗,組織對於你們的行動,將一概予以否認』般的無情,
但基於人性之間的愛與關懷,又怎麼可能像機器制式般的說斷就斷呢?
於是,有了情感上的羈絆,便有脈絡可循,終究也將成為匿名特務的最大威脅。
基此,在作為人的感性收放之間,著實考驗著每一位僅以代號存在於世間的特工們。
當然囉,本片還是少不了存有著典型的『美國主義』,
動盪國家皆為中東地區,又國名皆不脫離與『土耳其』相關的字詞,
向來以平等自居的美國,未知那些中東裔的美國人做何感想。
類似的美國電影往往只講述了前半段,
事實上在美國所介入顛覆國家政權的革命案例中,
戰爭動亂從來都沒有因著推翻極權政府而終止,
反倒是製造出更多的動盪、更無止盡的殺戮才是真實,
然這些在電影中往往付之闕如。
我不禁想起電影『笑傲江湖』中,
當令狐冲協助任我行推翻東方不敗、重奪日月神教寶座後,
祭出屠殺前朝的命令時,語重心長的說著『又是一個東方不敗』,
也許電影若能讓繼任的總統,最終也變成另個極權統治者,
或許更符合現況與真實,也更能夠為續集做個鋪梗吧﹗